,有朝一日能在梅林深处遇见那位权倾江东的帝王。
寒来暑往,三年时光在织机声中悄然流逝。
潘淑从青涩少女长成亭亭玉立的姑娘,她的绣品成了宫中最抢手的物件,连皇后步氏都曾夸赞她绣的凤凰\"栩栩如生\"。
可她依旧在每个十五的夜晚,执着地守在梅林外,像一株等待春风的梅树。
黄武三年的正月,江南罕见地下了场大雪。
潘淑抱着刚绣好的梅花图轴,踩着薄雪往昭华宫去。
路过思贤苑时,忽听梅林里传来一阵咳嗽声,她脚步一顿,看见一个身披紫貂裘的老者正站在梅树下,望着枝头的积雪出神。
那老者鬓角已染霜白,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沟壑,可腰杆挺得笔直,眼神里的锐利让周遭的风雪都仿佛凝滞了。
潘淑认得他腰间的玉带——那是只有吴王孙权才能佩戴的形制。
她慌忙低下头,想悄悄退走,却被一声低沉的问话叫住:\"你是哪个宫的宫女?\"
潘淑的心跳得像揣了只兔子,她定了定神,屈膝行礼:\"奴婢织室潘淑,参见大王。\"
孙权的目光落在她怀里的图轴上:\"手里拿的是什么?\"
\"回大王,是奴婢绣的《寒梅报春图》,正要送去昭华宫。\"潘淑双手将图轴呈上,指尖因紧张微微发颤。
孙权接过图轴,缓缓展开。
雪地里的梅枝在素绢上舒展,枝头的梅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然绽放,最妙的是花瓣上的雪粒,用银线绣出细碎的光泽,竟有几分晶莹剔透的质感。
他抬眼看向潘淑,这才仔细打量起眼前的少女:眉如远黛,眸若秋水,虽穿着素色宫装,却难掩一身灵秀之气。
\"这梅花绣得颇有风骨。\"孙权的语气里带着赞许,\"你可知孤为何偏爱梅花?\"
潘淑沉吟片刻,轻声答道:\"梅花生于寒冬,不畏霜雪,恰如大王当年在江东创业,于乱世中开疆拓土,坚韧不拔。\"
孙权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没想到这个看似柔弱的宫女竟有如此见识。
他想起自己少年时随兄长孙策征战,在宣城被山贼围困,身中数创仍死战不退;想起赤壁之战前夕,面对曹操百万大军,满朝文武皆主降,唯有他力排众议,联合刘备火烧曹军战船。
那些在风雪中咬牙前行的日夜,竟被这少女一语道破。
\"你倒是会说话。\"孙权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从今日起,你不必再回织室,就留在思贤苑伺候笔墨吧。\"
潘淑愣住了,雪花落在她的睫毛上,带来一丝冰凉的触感。
她望着孙权转身离去的背影,紫貂裘在雪地里拖出长长的影子,忽然明白,那些在梅树下苦等的夜晚,终究没有白费。
思贤苑的日子,是潘淑人生的转折点。
她每日研墨铺纸,看着孙权在案前处理奏章,听他与谋士讨论兵法,渐渐摸清了这位帝王的脾性。
他虽已年近五旬,却仍保持着年轻时的习惯,清晨会在苑中练习骑射,傍晚爱独自一人在梅林里散步。
有一次,孙权处理完政务,见潘淑正对着一幅地图出神,便问:\"你看得懂这舆图?\"
潘淑指着交州的位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