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军扩充至五千人,战船百余艘,是江东最精锐的水上力量。
这年冬天,孙权决定再次征讨黄祖。
朝堂上,张昭认为时机未到,劝孙权"休养生息以固根本";周瑜却力主出战:"黄祖盘踞夏口多年,若不趁其老弱铲除,必成后患。"
凌操在殿外候命,听到争论声,直接推门而入:"末将愿率水军为先锋,十日之内必取黄祖首级!"
孙权见他眼中的决然,想起兄长生前对凌操的倚重,当即拍板:"就依公绩所言!"
出征前夜,凌操把十五岁的儿子凌统叫到身边。
这孩子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已能拉开三石弓。
凌操将那把跟随多年的环首刀递给儿子:"此刀随我征战十二年,砍过三十七个敌将。你要记住,刀是用来保家卫国的,不是用来欺凌弱小的。"
凌统接过刀,刀柄上的纹路已被父亲的手磨得光滑:"爹,我跟你一起去!"
"你留下。"凌操抚摸着儿子的头,"孙家待咱们不薄,若我有不测,你要像侍奉我一样侍奉孙将军。"这话听得凌统心头一紧,却见父亲已转身擦拭盔甲,月光照在甲片上,泛着清冷的光。
建安八年正月,凌操的先锋船队抵达夏口。
黄祖这几年龟缩不出,水军疏于操练,见吴军来犯,竟将战船横在江面上,想用铁链锁江的老法子阻挡。
凌操站在"破风"号的了望台上,见敌军阵脚散乱,不禁冷笑:"黄祖老糊涂了。"
他命人将油布包着的火药捆在箭簇上,点燃后射向敌军战船。
火借风势迅速蔓延,铁链虽未烧断,却让中间的战船成了火海。
凌操趁机下令冲锋,"破风"号如离弦之箭般撞向敌军的薄弱处,撞断两根桅杆后,他第一个跳上敌船。
"黄祖在哪里?"环首刀劈翻两个敌兵,凌操的吼声震得敌兵耳膜发颤。
混乱中,有人指着上游的一艘楼船:"太守在那里!"
凌操当即跳回自己的战船,亲自掌舵追了上去。
距离楼船还有三十步时,一支冷箭忽然从楼船的窗缝里射出。
那箭簇涂着黑漆,箭杆刻着"吕"字——正是当年射杀孙坚的吕公之子吕合。
凌操察觉时已来不及躲闪,箭簇穿透护心甲,深深扎进胸口。
"将军!"亲卫们惊呼着围上来。凌操推开众人,指着楼船喘息道:"别管我......杀上去......"
他想拔出刀再冲,却眼前一黑,栽倒在甲板上。环首刀从手中滑落,"哐当"一声砸在船板上,像极了当年他在淮水打鱼时,渔网坠子落水的声响。
亲卫们见主帅阵亡,红着眼冲向楼船。
这场仗打得格外惨烈,吴军士兵抱着"为凌将军报仇"的念头,竟以少胜多,斩杀了黄祖的部将陈就,还缴获了大量粮草军械。
消息传回吴郡,孙权穿着素服在城门口迎接灵柩。
见凌操的遗体上还插着那支黑箭,他一把拔出,狠狠掷在地上:"黄祖!我与你势不两立!"
凌统跪在灵前,捧着父亲的环首刀,泪水滴在刀鞘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安葬凌操那日,庐江的百姓自发赶来送行。
有老渔民带着淮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