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打了七日,黄巾军终因粮草不济退去。
城破的前夜,父亲为了掩护百姓转移,身中数箭,死在城门下。
弥留之际,他攥着赵嫣的手,只说了三个字:"活下去。"
安葬父亲后,赵嫣变卖了家产,带着十几个愿意追随的家丁,踏上了前往幽州的路。
临行前,她站在父亲的坟前,将青萍剑拔出半截,寒光映着她含泪却坚毅的脸:"爹,女儿不仅要活下去,还要让赵家的名字,在这乱世中重新光耀。"
中平五年的幽州,朔风卷着黄沙,吹得人睁不开眼。
赵嫣牵着瘦马站在蓟县的城门前,看着"渔阳突骑"的骑兵呼啸而过,甲胄上的霜花在阳光下闪着冷光——这是她抵达幽州的第三个月,姑母家已被公孙瓒征为军属,她则凭着一手好箭法,成了公孙瓒麾下"白马义从"的随营女眷,负责传递军情文书。
"赵姑娘,公孙将军让你去帅帐一趟。"传令兵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赵嫣整理好衣襟,快步走向中军大帐。
帐内灯火通明,公孙瓒正与诸将商议军情,案上的舆图标注着鲜卑与乌桓的部落分布。见她进来,公孙瓒指了指舆图:"听闻你父亲曾在常山郡绘制过山川图,可知如何从渔阳奇袭乌桓的柳城?"
这一问出乎赵嫣意料,却也正中她下怀。
她上前一步,指着舆图上的一处山谷:"此处名为'断云谷',夏季山洪频发,乌桓人必不设防。若从这里出奇兵,三日便可抵达柳城。"
帐内诸将哗然。"一个女子懂得什么军事?"副将严纲嗤笑道,"断云谷根本无路可走!"
"我父亲的笔记里记载过。"赵嫣不卑不亢,"建和三年,乌桓王丘力居曾从断云谷出兵劫掠渔阳,可见此路可行。"
她取过笔墨,在舆图上勾勒出具体路线,"只需避开汛期,用羊皮筏渡过溪流,便能直插柳城后方。"
公孙瓒看着她清晰的思路,又想起她父亲赵昂曾是北疆有名的地理学家,不禁点头:"说得有理。严纲,你带三千骑兵,按赵姑娘说的路线行进。"
严纲虽不服气,却不敢违令。
临行前,他故意刁难:"赵姑娘既如此熟悉地形,不如随我同去?"
赵嫣毫不犹豫:"愿往。"
断云谷的行军比预想中更艰难。
谷内荆棘丛生,溪流湍急,有士兵抱怨不该听信女子之言。
赵嫣却沉默着拔出青萍剑,斩除挡路的藤蔓,甚至亲自试水深浅。
行至一处悬崖,她见士兵们畏缩不前,竟第一个攀着岩石爬了上去,在崖顶放下绳索。
严纲看在眼里,渐渐收起了轻视之心。"赵姑娘,你这身手,比许多汉子都强。"
"乱世之中,女子若不强,早就成了路边枯骨。"赵嫣擦拭着剑上的血迹,"我只求将军能大胜而归,让幽州百姓少受些劫掠之苦。"
三日后,大军果然抵达柳城近郊。
乌桓人毫无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首领蹋顿仅带着少数亲卫逃脱。
缴获的牛羊马匹堆积如山,严纲在庆功宴上,亲自为赵嫣斟酒:"姑娘的智谋,严纲佩服。"
赵嫣接过酒杯,却没有饮下:"我有一事相求。"
她取出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