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当地百姓感激他们的善举,尊称刘协为“山阳公”,称曹节为“山阳公夫人”,甚至有百姓为他们立碑,记载他们的功德。
万年公主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褪去了皇室的娇气,学会了平凡生活的琐碎与坚韧。
她会跟着母亲曹节在菜园中除草、浇水,看着父亲刘协为百姓诊脉、开方;她会帮着老仆晾晒药材,听百姓讲述田间的趣事;她会在傍晚时分,坐在庭院中,听父母讲大汉的往事——此时的刘协,或许会卸下所有的怯懦,给女儿讲高祖刘邦如何击败项羽,讲汉武帝如何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讲光武帝如何重建汉室,只是讲到东汉末年的乱世时,会突然沉默,而曹节则会轻轻握住女儿的手,示意她不要追问。
这段岁月,虽平静,却也暗藏危机。
曹魏朝廷虽表面上“优待”山阳公一家,却始终未放松监视——郡丞是曹丕派来的亲信,负责记录刘协一家的言行;每到节日,曹魏使者前来“慰问”,实则是为了探查动静。
刘协与曹节深知这一点,因此从不与当地士族交往过密,也从不谈论政事,甚至教导万年公主“少言多做,不惹是非”。
万年公主牢记父母的教诲,在山阳郡中低调生活,从未提及自己“前汉公主”的身份,也从未抱怨生活的简朴——她明白,这份平静来之不易,是父母用隐忍换来的。
关于万年公主的婚姻,史书中并无明确记载,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仍能做出合理推测。
曹丕建立曹魏后,虽未加害刘协一家,却绝不允许前汉公主与曹魏宗室或重臣联姻——若万年公主嫁入曹魏宗室,恐有人利用她的身份图谋不轨,甚至打出“复汉”的旗号;若嫁与朝中重臣,则可能形成“前汉与曹魏官员勾结”的隐患。
而当地的士族与普通百姓,虽感激刘协夫妇的善举,却也不敢与“亡国之裔”攀亲——他们怕得罪曹魏朝廷,引来杀身之祸。
因此,万年公主极有可能在山阳郡嫁与一位普通士人,或是当地的寒门子弟——此人或许没有显赫的家世,却能给她安稳的生活,让她远离权力斗争的漩涡。
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汉献帝刘协病逝于山阳郡,享年五十四岁。
此时的万年公主,已近二十岁,早已从垂髫女童长成亭亭玉立的女子。
刘协的去世,对她和母亲曹节是沉重的打击——这位一生隐忍的前汉天子,最终未能等到“汉室复兴”的那一天,只能以“山阳公”的身份走完一生。
魏明帝曹叡为了彰显“曹魏仁政”,下令以“汉天子”之礼将刘协葬于禅陵(今河南修武县),并允许曹节与万年公主为其守丧三年。
守丧期间,万年公主陪伴在母亲曹节身边,共同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曹节因过度悲伤,身体日渐衰弱,却仍坚持亲自为刘协扫墓、祭祀,她时常对着刘协的灵位喃喃自语,讲述山阳郡的百姓近况,讲述女儿的生活,仿佛刘协从未离开。
万年公主则默默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为她熬药、洗衣,陪她说话解闷——此时的她,已成为母亲唯一的精神支柱。
刘协去世后,曹魏朝廷对山阳公一家的监视略有放松,曹节与万年公主的生活也多了几分自由。
她们继续在山阳郡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