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家乡弘农,前往许昌谋求仕途。
抵达许昌后,杨修凭借弘农杨氏的家族声望与自身的才学,很快得到了曹操的注意。
当时曹操正急需一批精通文书、善于处理政务的人才,而杨修自幼饱读诗书,熟悉朝廷典章制度,又写得一手好文章,恰好符合曹操的需求。
曹操亲自召见杨修,与其探讨时政、兵法、典籍等诸多话题,杨修对答如流,不仅能准确理解曹操的意图,还能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例如,当曹操问及如何整顿许昌的户籍制度以增加赋税时,杨修提出“分区域核查、明确定籍标准、严惩瞒报漏报”的三步走策略,既兼顾了效率,又考虑到了百姓的承受能力,令曹操颇为满意。
最终,曹操任命杨修为丞相主簿,掌管丞相府的文书典籍、政务处理、宾客接待等重要事务。
主簿一职看似品阶不高,却身处权力核心,直接服务于曹操,需要极强的能力与细致的态度。
杨修任职期间,展现出了惊人的工作效率与严谨的处事风格。
当时曹操掌控着东汉朝廷的实际权力,丞相府每日需要处理的公文、奏折多达数百件,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民生等各个领域。
杨修将这些事务分门别类,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处理流程:清晨先梳理紧急公务,优先处理涉及军事调度、灾情上报等关乎安危的文件;上午集中处理日常政务公文,逐一审核、批注,提出处理意见;下午接待各地前来汇报工作的官员,记录要点并整理成文书;晚间则总结当日工作,规划次日任务,并将重要事务向曹操汇报。
在他的打理下,丞相府的政务处理效率大幅提升,以往常出现的公文积压、事务拖延等问题几乎绝迹。
更令曹操赞赏的是,杨修总能提前预判他的需求,将事务安排得恰到好处。
曹操每次外出征战或巡查地方前,杨修都会提前整理好当地的地理环境、人口户籍、物产资源、历史沿革等资料,汇编成简洁易懂的手册供曹操参考;曹操在处理政务时遇到疑难问题,往往还未开口询问,杨修便已将相关的典籍记载、过往案例整理出来,为曹操决策提供依据。
有一次,曹操计划征讨袁绍残余势力,却因对北方边境的地形不熟悉而犹豫不决,杨修得知后,连夜查阅丞相府珍藏的地理典籍,并结合曾经出使过北方的官员的口述,绘制出详细的北方边境地形图,标注出重要的关隘、河流、山脉以及适合驻军、运粮的地点。
当曹操看到这份地形图时,不禁感叹道:“德祖真乃吾之左膀右臂也!”
此后,曹操对杨修愈发信任,不仅让他参与政务处理,还允许他陪同自己参加重要的军事会议、朝堂议事,甚至在私下里与他探讨立嗣、治国等核心问题。
杨修的才思敏捷,不仅体现在政务处理上,更在日常生活的诸多典故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故事也成为后世流传甚广的佳话。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园门题字”的典故。
建安年间,曹操在许昌建造了一座新的花园,历时一年多才竣工。
花园建成后,曹操亲自前往查看,随行的有丞相府的官员、花园的工匠等数十人。
众人跟随曹操漫步在花园中,只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假山流水相映成趣,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