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袁绍派人劝说曹操联合,并让曹操送家眷到邺城居住,曹操因刚刚失去兖州,军中缺粮,打算答应袁绍。
程昱出使归来后,听闻此事,急忙劝阻曹操。
他向曹操分析道,袁绍虽占据燕、赵之地,野心勃勃,但智谋不足。
而曹操以龙虎之威,怎可屈居人下,做那受制于人的事?
如今兖州虽残破,但仍有三城和万余能战之士,凭借曹操的神武以及身边谋臣武将的辅佐,成就霸王之业并非难事。
程昱的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让曹操清醒过来,放弃了与袁绍联合的念头,坚定了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
这一决策对曹操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再次彰显了程昱的远见卓识和对局势的深刻洞察。
官渡之战前,袁绍势力强盛,曹操集团内部人心惶惶,不少人主张投降。
程昱时任东平相,镇守鄄城,手下仅有700士兵。
曹操担心他兵力不足,欲增兵2000,程昱却拒绝了。
他认为袁绍拥兵十万,见自己兵少,必然轻视而不来进攻;若增兵,袁绍反而会觉得受到威胁而前来攻打,到时鄄城必难以坚守。
事实正如程昱所料,袁绍因轻视而未攻鄄城。
曹操听闻此事后,对程昱的胆识赞叹不已,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对峙中,程昱以其过人的胆量和对敌人心理的精准把握,成功化解了潜在的危机,为曹操稳住了后方,也为曹操最终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奠定了基础。
刘备被吕布击败后投奔曹操,程昱敏锐地察觉到刘备绝非池中之物,他多次建议曹操“早图之”,认为刘备有雄才且深得民心,终不会甘为人下,若不趁早除掉,日后必成大患。
第一次是在刘备初投曹操时,程昱就建议“刘备终不为人之下,不如早图之”,但曹操当时正欲树立威信、招揽民心,未采纳他的建议;
第二次是刘备借口拦击袁术带兵离开许昌之时,程昱急忙劝谏曹操,称放走刘备犹如放龙入海、纵虎归山,日后再想制服他就难了。
可惜曹操这次虽采纳了建议,却未坚决执行,只是象征性地派许褚追赶,最终还是放走了刘备。
后来刘备果然脱离曹操,占据徐州,成为曹操一生的劲敌。
程昱对刘备的判断和预见,充分体现了他作为谋士的敏锐眼光和战略前瞻性。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留程昱辅佐曹丕镇守邺城。
后来刘备入蜀,程昱建议曹操趁机夺取荆州,他分析道“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征江陵,此机不可失也”。
尽管曹操因晚年精力不济等原因未能完全实施这一计策,但程昱的战略眼光再次得到了体现。
他总能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迅速捕捉到关键战机,为曹操提供极具价值的战略建议。
程昱不仅在军事谋略上有着卓越的表现,在政治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都后,任命程昱为尚书,后又让他担任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
在这些职位上,程昱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治理地方,稳定局势,为曹操巩固统治后方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