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辛宪英(2 / 3)

心存猜忌,此次伐蜀看似信任,实则暗藏制衡,一旦战事结束,君臣之间必然爆发权力冲突,而身处其中的羊琇,很可能成为牺牲品。

为了让儿子认清局势,辛宪英对羊琇说:“钟会处事恣意放肆,这不是长久为人下属的态度,我担心他会有异志。”

羊琇虽认同母亲的判断,却因君命难违而陷入两难。

辛宪英随即为他指明了避祸之道:“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今汝往,勉之慎之,在君为君,无有二心。”

她叮嘱儿子,到军中后需恪守臣节,不参与任何密谋,凡事保持中立,同时密切观察局势,一旦察觉异动便及时脱身。

羊琇牢记母亲教诲,随军入蜀后始终低调行事,拒绝参与钟会的任何私下谋划。

后来钟会果然在灭蜀后举兵反叛,因部下哗变而兵败身亡,参与叛乱的将领多被诛杀,而羊琇凭借“不附逆、不结党”的谨慎态度,得以全身而退,平安返回洛阳。

辛宪英的这次预判,不仅挽救了儿子的性命,更守护了整个羊氏家族的安危,其“见微知着、防患未然”的智慧,再次令人惊叹。

辛宪英的智慧,始终与德行相伴相生。

她不仅以远见卓识闻名,更以贤淑品德赢得了世人的敬重。

作为妻子,她嫁与泰山羊氏的羊耽后,“恭谨持家,睦亲恤邻”,将家庭治理得井井有条,与丈夫相敬如宾;作为母亲,她不仅以智慧教子避祸,更以品德言传身教,其子羊琇后来官至散骑常侍,以清廉正直着称,其女羊徽瑜则成为晋景帝司马师的妻子,即景献皇后,母女二人皆以德行留名。

更难得的是,辛宪英虽身处权贵之家,却始终保持着谦逊低调的作风。

她多次拒绝家族为其请封爵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俗虽不可取,但“恃才傲物、炫耀识见”更非正道。

钟会伐蜀事件后,羊琇因平安归来受到朝廷嘉奖,他欲将功劳归于母亲,却被辛宪英坚决阻止:“此乃汝恪守臣节之功,与我何干?若借此宣扬,恐招祸端。”

西晋泰始五年(269年),辛宪英病逝,享年七十九岁。

她的一生,跨越了曹魏兴衰与西晋建立的关键时期,以女性的独特视角见证了乱世风云。

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虽未为其单独列传,却在《辛毗传》中顺带提及她的事迹,称其“智识过人,有母仪之德”;东晋史学家孙盛在《魏氏春秋》中更是对她大加赞誉,认为她“虽妇人,然识见远超群僚,堪称乱世智者”。

在男权主导的封建时代,辛宪英的存在,如同一颗独特的星辰,打破了“女性无涉政治”的刻板认知。

她的智慧不同于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也不同于司马懿的“隐忍权谋”,而是一种基于人性洞察与道德坚守的“生存智慧”——既能够在政治漩涡中精准预判风险,又能以德行守住本心,既守护了家族安危,又不违背伦理纲常。

后世对辛宪英的称颂从未间断。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咏史》中写道:“颍川有女智过人,洞见兴亡独怆神。不是钟会谋反日,谁知闺阁有高人”,高度赞扬了她的远见卓识;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更是将她与班昭、蔡文姬并称为“汉末三女杰”,认为她“以识见立世,以德行传世,女性之

最新小说: 请不要逼我做神仙 还说你不是神仙 中年离婚,我嫁豪门红遍全网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唐时明月宋时关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第一权臣 闪婚成宠:全能娇妻杀疯了! 嫡嫁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