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才体现出来的读书真正意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说的也是这样的道理。在这里看重的不仅仅只是书面意思更多的是具有的理论指导意义,字里行间铺垫着自己的思想和他人的理解就这样在这里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心与心灵的对话。
放在书案上的那本书,自己一个人还没有看进去多少。从窗户外面吹进来来的风,翻开了其中的一页。这是一本简装书,设计朴素却又不乏思想。还有一套精装书,早就已经和同一版本的收藏起来。从那里给寄过来了的样书还有好几套,除了各自收藏数套以外其他的也就想着能有机会做为出版物彼此之间的交流。
这样的交流已经不是头一次了,在这里的多多少少还是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的。与此同时也是在这里开办这样的图书工作室的初衷。“知识苑”是在这里图书工作室的字号,说是简称也是可以的。不足六十米的小房间里面的图书堆积如山,不算还有自己的小书房里面的还有藏书。图书工作室和小书房均可做为自己的创作室,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创作。
“知识苑”的外面的墙上早就已经爬满了爬山虎,在这里的墙里边栽种着几棵向日葵,和几垅蔬菜。地方不大,在这里还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新的阳光照射进屋子里的工作台上面的台面上,灯光效果不是怎么太好。一部笔记本电脑另放在一边,使用的时候随意搬过来就能使用。
另外的一间隔壁还给设计成古典式风格,茶几书案文房四宝齐全。墙壁悬挂卷轴字画,还不是大家闺秀名人字画不过看上去仍还是保留着自己的执着。待着没事儿的时候,有她颜如玉来回走动不同的房间相应不同的装束着装。
究竟是在这里的不同风格设计还是来回穿越时空?二十年以前的自己那个时候还在外地,那年的这个时候还在青岛的浮山脚下的宁德路市委党校公寓附近。正在那里守望着一座山修一条路,回头看看后面的那些山头自己一个人还在这里想象着什么时候也上去一趟游览一下。
仰望俯瞰山上山下攀爬着的需要一种胆大心细的体验,“黄海之滨,浮山脚下,胶州湾畔……”聆听着“青大之声”校园广播度过了在这里的每一天,登山的过程就是一次人生的体验过程。总算是有了一些新的机会或约三五好友一起上山,在这里的一开始就是行走在土坡上的感觉。倒是没有觉出什么来,就在这里的往上攀爬着的时候逐步有了一些困难。就在这里的刚才还想笑从上面下来了的人自己拄着硕大壮实的枝条做为自己的支撑,现在看起来他们此时此刻倒是应该笑咱们的无知。
每个城市都怀揣着自己也能有机会成为直辖市的梦想,我也曾有过如此单纯憧憬着的时候。我曾幻想家乡有朝一日能成为新的直辖市,然后自己荣归故里回去看看,为它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那里的现实却给了我当头一棒,我独自回到家乡,尽管努力想融入其中,但却遭遇了在那里有些外地人的负面影响。他们的行为让我感到纠结和无力掣肘发展,而我的初衷相应遭遇重创被簇拥者的反应则引发了一系列的反弹,被动卷入了彼此之间的互损和隔离更是让我自己一个人备受排挤。经历了这一切,我才恍然大悟。如此这般的不友好,缺少善待和包容的“群众基础”又怎能承担国家的直辖嘱托?
在这里,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