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的。
于是,一行人改变方向,朝着商业街外、国子学附近的大明商业银行大步走去。
来到商业银行外,还没等打听,朱元璋就无奈地接受了现实。
只见商业银行外停满了一辆辆马车,甚至光天化日之下,还有一辆辆小车满载着铜钱停在那里。
这显然不是在炫富,而是要把这些钱都存入商业银行。
不少朝堂官员也都在这儿,亲自监督存钱。
这些可都是他们的身家性命。
他们有底气拿出这些祖上留下的财产,而且经过陆羽和大明一朝推行的新政。
他们也积累了不少财富。
最典型的就是新都之内的珍妮纺织机,虽说朱家在其中占了大头利润,但经销权还有其他家族参与,账目都经得起查验。
如今,虽然有四品以上官员不能经商的法律条文。
可这只是明面上的规矩。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官员存钱也就罢了,还有不少百姓也纷纷前来存钱。
虽然百姓存的钱加起来可能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而且每户存的数额也不多,但大明商业银行外这番热闹的景象,着实令人惊叹。
放眼望去。
前来存钱的官员虽场面大,但人数相对较少,百姓人数却是最多的。
这让朱元璋一时语塞。
憋了一肚子气,开口道:“回宫!”
原本陆羽和朱标以为朱元璋会生闷气,需要缓一段时间。
可回到武英殿后,朱元璋的心态很快就转变过来了。
不仅如此。
他还开始为商业银行绞尽脑汁地思考。
朱元璋在大殿内来回踱步。
忽然走到两人身前。
“还不够!”
朱标虽未被点名,却揣摩出了朱元璋的一点心思。
“父皇的意思是……”
“没错!”
朱元璋目光笃定,热切地盯着陆羽和朱标,“既然官员和百姓都相信你们,不妨再添一把火。
不过这一次。
皇家之人不能再频繁出面了,偶尔一次即可,否则哪还有皇家威严。”
朱元璋嘿嘿笑着,不怀好意地走到陆羽身前,“此次就靠你这位大学士了,毕竟你是督办银行事宜的总负责人。
也是咱大明银行的第一任总行长。”
说完。
他完全不给陆羽拒绝的机会,高声喊道:“传方孝孺!”
话音刚落,不知何时已在武英殿外等候的方孝孺大步走进殿内,躬身行礼,礼数周全:“微臣方孝孺,见过陛下。”
看他的样子,似乎早已和朱元璋达成了某种协定。
朱元璋开口便问:“可曾拟定好新一期《大明日报》的标题?”
方孝孺不动声色地看了陆羽一眼。
在陆羽满心不安时,方孝孺清晰且响亮地说道:“标题名为《大明银行——我实学圣贤人生最后一次实学之举。
愿押上一生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