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而此刻,凤阳府内。
韩国公府过了劫难,府内上到李善长这个国公爷,下到之前的门房和其他仆人,全都欢天喜地,已然准备搬家迁往洛阳新都。
不用搬太多物件,只需把日常所需、要带走的管家、李家子女和一些仆人带去即可。
凤阳府终究是李家的老宅,还是得留下些人手看管,万不能让小偷小摸进了去,于他们韩国公府而言,那也是一种无形的亏欠。
“是随父亲去新都,还是留在这凤阳府,继续陪同太上皇和陆羽他?”
离别当日,李善长问道。
韩国公府外,一辆辆马车整装待发。
蒸汽汽车尚未流传到这边,即便流传过来,其他交通规则也未必落实,所以哪怕李善长知晓其便利,也没法用。
“自是随父亲一起回新都。”
李琪很快答道,“此番能在凤阳府机缘巧合见到太上皇和先生,已是万般之幸,若是过于强求,反倒不美。”
“陛下在新都,于我李家而言并非坏事。”
如今的李琪担任户部侍郎,久居朝堂,自是通晓为官之道。
虽一时还比不得面前的李善长,但成长颇为喜人。
毕竟他身旁,工部尚书刘琏、刑部侍郎黄观,还有其他几部的尚书、侍郎,皆是实学之士,个个都是天下间一等一的聪慧之人。
在如此人情世故、声名显赫的环境里。
他李琪哪怕底子再差,也会被无形之中抬高到一个高度,就好比后世的学渣到了学霸、学神的环境里,哪怕依旧是倒数第一。
可对平常学生而言,已是遥不可及的学霸。
“长进不少。”
李善长抚着长须,满脸欣慰,“既如此,我李家全家便迁往洛阳新都而去。。
他大声一笑,信手一挥。
其身后,凤阳府知府司马朗,还有其他当地世家大户前来相送,恭祝之声此起彼伏:“恭祝韩国公此番前往新都一帆风顺,万事顺遂。”
“韩国公,来日在京都再见,可不要忘了此番在凤阳府的情谊。”
“国公爷,恭祝一路平安。”
车站之内,四处的百姓,包括车站的铁路站长,也都前来相送。
“散去,莫要扰了百姓通行。”
李善长站在队伍中,面上带着几分体恤之意,大声呼喊着。
不多时,前来送行的人便陆续散去。
在如今的大明朝,“百姓”二字便是除实学之外的第二政治正确。
这话一出。
哪怕是铁路站的站长,也绝对要万般尊崇。
当然。
他还是会在远处默默守着。
李善长的安危可万不能出半点差错,若是这位国公爷在凤阳站有个闪失,他这个站长怕是也做到头了。
前往洛阳新都的返程列车上,李善长和长子李琪一路边走边看。
李善长久居凤阳府,这还是头一次离了故土,看着越靠近洛阳新都,实学带来的变化越是显著。
他虽是通过各种消息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