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主要招收的都是临时工的,但不要还害怕,只要做的好了,是肯定可以转正的。”
“当然这是面对户口在城里的人,如果户口在农村的那就不行了。”
“从下周一开始,没有工作并且年龄到了十八岁的就可以到街道办报名,然后等着分配工作。”
朱干事的话一出,让院里不少人家都兴奋起来了。
这个招工虽然是临时工,但说了是可以转正的,虽然工资少了点,待遇也不如正式工。
但多少能挣点钱的,而且又不是不能转正,最多也就是一年罢了。
只要能进厂上班,那就是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了。
最高兴的就数阎埠贵了,前段时间还想着是不是花钱给阎解成找一份工作的,没想到现在就这么来了。
这工作不仅不要花钱送礼,还能白得到一份工作怎么想怎么高兴的,只是随后皱眉。
这阎解成能分到工作了,那原本谈好的借钱给他找工作的利息钱不就挣不到了吗。
这损失也太大了,不行,必须要找补回来,只是怎么从那找回来那,一时阎埠贵眉头皱的更紧了。
不知道阎埠贵怎么想的,但是何雨柱知道,这些院里城里户口能白得一份工作的最后机会了。
这次大生产过后,工厂就不会在大规模地招人了。
即使是以后招人,那也都是几个几个的,而且更多的都是萝卜岗,各种的条件都是根据有的来制定的。
还有的就是继承制,家里有人退休了,这工作岗位给子女,或者孩子考上中专或者大学。
街道办每年留出来的工作岗位也都是先紧着文凭高的。
现在高中毕业还能进办公室,以后只能在车间做一线工人了。
朱干事见到大家这么高兴,立刻拍了拍手,接着笑着说道:“大家等散会了,在好好讨论一下。”
“现在我们来说一下第二个好事情。”
“第二个事情就是和户口在农村的有关了,城里我们工厂扩招,那农村怎么办那。”
“他们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所以上面决定在农村城里农村公社生产互助。”
这个大家就听不懂了,什么是农村生产公社,什么是生产互助。
这些和大院里大多数人牵扯不上啥关系的,但大家也还都是积极讨论起来,只是没有刚刚那么热烈罢了。
都是以看热闹的心态在讨论的。
何雨柱则知道,真实的事情来了,有的人家要活不下去了,但如果能吃苦回到农村参加劳动也不是不能活下去的。
就像贾东旭他们家,如果贾东旭一个人在城里上班,口粮少了一点,但最少饿不死的。
每个月的工资即买不到太多的粮食也完全够的。
只要贾张氏和秦淮茹愿意回农村,虽然农村的日子不好过,但贾东旭家也会比很多农村人家日子要好过不少的。
贾东旭挂不挂墙就要看他妈和媳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