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三离去后,心中敬畏还是久久未散。
越是看不透,越是好奇。
他必须想办法跟那隐士高人搭上关系,不仅是为了自已,也是为了天下。
接下来的日子,赵三几乎将讨好这茅屋主人当成了自已最重要的公务。
几天后,他再次来到茅屋,身后跟着几个衙役,扛着几袋上好的精米白面,几大块风干的腊肉,几坛醇厚的米酒,还有几匹厚实的棉布。
他站在篱笆外,态度恭敬:
“刘老丈,小兄弟!前些日子多有叨扰,一点乡下土产,不成敬意,给您二位赔罪,也添补些家用!”
刘大虎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叼着烟杆,眯着眼看了看那些东西,既没推辞,也没显得多热情,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对陈石扬了扬下巴:“石头,既然是赵三爷的心意,就收下吧,放灶房去。”
陈石有些手足无措地看着那些对以前的他来说堪称“奢华”的物品,又看看赵三那真诚的笑容,最终还是听话地接了过来。
见这一幕赵三心中大喜过望!
高人收下了!这说明对方至少不排斥他的接近!
又过了些时日,赵三再次到来,这次他带来了几个手艺不错的工匠。
他陪着笑脸对刘大虎道:“刘老丈,您看这屋子…有些年头了,眼看天气要转凉,屋顶有些漏风,墙体也不太结实了。”
“我找了几个伙计,手艺还行,给您拾掇拾掇,加固一下,冬天住着也暖和些,您放心,绝不吵着您!”
老农蹲在门槛上抽烟,瞥了一眼那些工匠和材料,吐出一口烟雾,慢悠悠道:“费心了。”
这便是默许了。
工匠们手脚麻利,很快将茅屋的屋顶重新加固铺了茅草,漏风的墙壁用泥浆混着草茎仔细糊好,甚至连那吱呀作响的木门都换了合页修好了。
茅屋依旧还是那间茅屋,却明显结实暖和了许多。
陈石看着这一切,心中对赵三的观感也悄然改变。
这个官差,似乎…人真的不错?
赵三则是隔三差五就来一趟,每次都不空手。
有时是新鲜的瓜果蔬菜,有时是城里买的点心糖果,有时甚至是一些基础的跌打损伤药材。
东西都不算特别贵重,但都是实用的日常所需。
他绝口不提任何招揽或探查的话,只是嘘寒问暖,态度恭敬而自然。
一来二去,陈石与他渐渐熟络起来,戒心也放下了大半。
他觉得这个三哥为人热心,也没啥官差的架子。
这一日,赵三又来了,送完东西后,他看似随意地又提起了去郡衙当差的事,语气更加温和:
“石头兄弟,衙门里最近正好缺个整理卷宗文书的小吏,活儿不重,就是需要细心认字。”
“我看你挺合适,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每月还有固定的俸银拿,怎么也比在这山里刨食强。”
“你看…要不要去试试?就当见见世面也好。”
陈石这次没有立刻拒绝。
他看了看修缮一新的屋子,看了看屋里堆放的米面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