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平息舆论。
当初赵光义继位的时候,都没想到这么个好主意呢。
还有一点比较不合理的……先说一下金匮之盟吧。
金匮之盟是北宋初期的一个政治传说,那是赵匡胤刚当皇帝的第二年。
赵匡胤刚当了皇帝,他母亲杜太后病重,赵匡胤在旁侍奉。
杜太后问赵匡胤:“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得天下吗?”
赵匡胤回答: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
杜太后说:“不对!是因为后周世宗柴荣让年幼的儿子即位,主少国疑,才让你有了机会。如果后周有长君,天下岂能到你手中?”
赵匡胤点头。
杜太后因此立下遗命:“你百岁之后,应当传位给弟弟光义。光义再传给弟弟光美,光美再传给你的嫡长子德昭。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啊!”
赵匡胤哭泣叩头答应:“敢不如教!”
杜太后又让当时的宰相赵普当场写下誓约,并在纸尾签上“臣普记”的字样。然后将这份誓书藏于金匮之中,命可靠的宫人严密保管。
这就是金匮之盟了。
除了赵光义继位时没把这个金匮之盟拿出来说事,还有一点很不合理。
杜太后死时,赵匡胤才三十五岁,身体健康,正值壮年。他的长子赵德昭已经十一岁。
杜太后怎么能预知儿子会突然暴死,并且死时儿子依然年幼呢?
这不符合正常人的思维。
韩复来上辈子并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这些观点,也只是从基本的逻辑关系去分析。
对或不对,自已都穿越了,管他对不对呢。
再说了,就算没穿越,那也是一千年前的事了,现代人的其他分析,谁又能说一定对呢。
就当看个野史了。
韩复来继续看书友们的评论。
书友里面,聪明人很多。
他们也很快想到了韩复来分析的那种情况——赵匡胤提拔重用赵光义,是以防自已暴毙,新主年幼,导致黄袍加身故事重演,宋朝灭亡。故意让赵光义在自已的儿子们没有成长起来,先作为预备接班人,以防万一。
“这个分析很有道理!那……如果赵匡胤活的很久,他儿子都长大了,到时候,赵光义能顺利交权吗?”
“这有什么不能的?首先,赵匡胤的威望能力在这里放着呢,等再活十几年,那时候威望更甚。再说了,赵匡胤和他弟弟感情那么好,怎么可能做出自相残杀的事呢?”
“就是,毕竟赵匡胤是主角。兄弟相残的事,怎么也轮不到主角上来。就算赵光义黑化了,那也绝对是赵匡胤只手镇压,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李煜还是主角呢,不一样是个昏君?”
“为了故事的冲突性戏剧性,应该会安排赵光义黑化的,但结果只能是被赵匡胤分分钟按死了。”
“权力这个东西,比毒品更害人!再好的兄弟情,在得知自已当了十多年储君,突然又要被废掉的时候,那也是不堪一击的!”
“对的,赵光义妥妥黑化!”
“就没有一种可能——赵匡胤马上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