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酿县通往学东郡的官道上,杨暮客老远就看见路被堵住了。
官道中间一个男人艰难地搬运着货箱,嘴里唠唠叨叨。
杨暮客咂嘴,从袖子取出折扇戳了戳季通的肩膀。
“怎么了?”
季通先是警觉地醒来,而后揉了揉惺忪的双眼。
“前头路堵了。”
“能绕么?”
“啧,你怎么这么没眼力劲儿呢?去清理下。”
“是。”
季通拉着缰绳示意巧缘放慢脚步,将马车停在路旁,锁死了车架。
杨暮客也趁势跳下马车。
搬货的男人名叫李元。
是学东郡学山县山梁乡的一个农民。
这次是跟车服徭役出了郡。
官府许愿十倍工钱,完工还可以领两石面,三斤肉。
“想吃面!
想吃肉!”
李元把落在官道上的木箱用力抬起搬到板车上。
“干活念叨这个,不会越念叨越饿么?”
杨暮客拿着折扇在一旁问。
“饿啊。
当然饿。
但念叨着才有盼头不是?家里都等着我领了饷回去呢。
趁着冬麦没芽,使劲干几天,春耕下地的时候更有劲儿,自家的田侍弄完了还可以给官田打工。”
杨暮客嘿嘿一笑,“你这是把自己当牲口用。”
“穷呗。”
汉子停下手中的活,看了看杨暮客。
“家中可有变故?何以至此?”
“哎呀,大人莫要说这些文绉绉的话。
老李听不懂,咱没念过书。”
“书都不念么?贫道晓得官家书院不收钱的。”
李元叹口气,嘎嘎笑了声,“穷啊。
咱老李家是真穷。
如今就老李一个能下地的,阿母眼睛不好,阿爷前些年出去做活冻坏了手。
弟弟妹妹还小。
咱就不去念书了。
先活下来来,若弟弟妹妹有那聪明的,他们去念书。”
杨暮客盯着壮汉看了看,“贫道看你命数不该如此,本是富贵之家。”
“谁说不是呢。
祖父本是有些地产来的,前些年王孙过生辰,国主弄了个什么金券。
咱还小,只记得阿爷吃醉了,鼓弄祖父去买。
卖了县里的屋产,买了好几张,结果这金券要十年才能换。
祖父被气死了,阿爷跑了出去做工。
家里就咱这么一个好大儿。
先把日子续上,等过两年那金券兑出钱来,娶一房媳妇。”
“你阿爷其实是个聪明的,那金券日后能保你一家富贵。
只是你这呆货,不会拿着金券抵押些钱财来用么?哪怕借的时候带上利息。”
“可不敢借带息的钱。”
李元猛地摇头。
“放贷的人心都黑,吃人都不吐骨头。”
“那也是你活该受穷。”
杨暮客翻了个白眼。
“你这贵人说话怎这般没有道理。
乡里乡外谁不说咱老李仗义,平日里乡亲办事,只要用得上老李这把子力气,老李没说过半个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