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云观所藏经书,大抵是以感应法为主,引导法为辅。
杨暮客没学过感应术。
何为感应?惧因果,知天命。
知福报罚惩,知生生死死。
如此他也明白那八个筑基小道士为何冒死行刺他了。
因为他们本就不畏死。
乾云观是命修,修金丹,修返虚。
但这心法好似性修,几近性命双修之道了。
基本感应术残篇,杨暮客看得有滋有味。
但他只是触类旁通,并未去学。
因为这与他上清道法相悖。
届时乾云观掌门走进经堂,蔡鹮也拿着一本俗道经书看着。
见乾云观掌门来了,她主动离去,让小道和这老道说话去。
“紫明上人,晚辈斗胆问一句……何为上清。”
杨暮客合上书,静静看着这位合道大能。
“不知掌门问这作甚?若问,也是该问我那师兄。
我不过一个筑基小道,与你解释,岂不是卖弄献丑吗?”
“晚辈自是不敢去问,更不能去问……”
杨暮客低头琢磨了下。
他们的确不能去问。
倘若当真问了,即便是真心实意求知。
师门的长辈也必须把这当做,乾云观有意要争夺上清之名。
这便是道争之始。
遂杨暮客轻轻一笑合上书本。
“掌门请坐。”
乾云观山门修在云间。
云中风雷涌动,似鼓声隆隆。
此乃自然之音,大阵引导之下韵律和缓,让人心净。
两个道士面对面,杨暮客理衣帽,掐子午诀先拜天,后拜地,而后拜道友。
他静静诉说,“我上清门有三训。
掌门可知?”
“知……禁强欲,禁痴妄,禁淫思。”
杨暮客听后颔,“既称呼上清,该是谁的上清?吾辈若求上清,飞升上清境余禹天,自然就是道证上清。
乃名之始。
吾门三训,非是斧正自身求清。
而是开常清路,为后来者扫清邪祟,寰宇澄明。
此为我上清门之上清。
掌门,贫道如此作答你可满意?”
乾云观掌门思索良久,尽量放轻语气问,“大道为公,所言极是。
世间修士,妖灵,仙人。
终归利己,终究有命……何解?”
杨暮客也不必慷慨激昂,反而顺着他的话问,“利己与利公,可曾相悖?道友……我也求因果,我也性命双修。
我上清门,不单只求己之清。
若自己清净无为,看透外界纷纷扰扰。
可污浊遍地之下,那自己的清,还能称之为清吗?我师傅归元,已经立了榜样。
身为弟子,自承其志。”
杨暮客明白,他的言行不可动摇乾云观掌门的道心。
这掌门道号福汇,合道千年,身与大道合一。
只待飞升。
福汇有此一问,非是道义之争。
所以这不是论道,不必讨论输赢。
福汇,是想给宗门谋出路。
果然,乾云观掌门听了小道士之言,笑得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