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之前谢家村的人在土坡下扎营,官差陈进虎骑着马告知:
"
有银钱的可以进城补给!
记住别耽误了明早赶路。
"
人群又骚动起来,谢秋芝抬头望去,更远处,临漳州城门洞开,隐约可见里面晃动的灯笼光。
"
广福。
"
李月兰忧心忡忡地翻着布袋里的银钱,"
得添置些东西了。
"
谢广福沉默地点头,他们原以为准备充分,但两日的酷暑让草帽、水囊成了急需之物,他们在明面上不能使用保温杯,谁渴了就躲起来用外衣挡着喝水,总是觉得怪怪的,家里那几个破粗碗也是不够用,吃个糊糊还要轮流吃,谢锋肩上的皮肉被车绳磨得红。
谢秋芝在巴掌大的写本上列出采购清单:水囊x5、草帽x5、粗布鞋x5、糖块若干
"
老三!
"
谢广金挺着肚子过来,脸上堆着假笑,"
咱们结伴进城如何?人多安全。
"
谢锋不动声色地挡在板车前:"
不必。
"
谢秋芝的笔尖在纸上重重一点,洇出个黑点。
她迅在素描本上画下谢广金搓手指的小动作,旁边标注:"
又想占便宜"
。
最终,谢家村二十多户有积蓄的人家组成长队向城门移动,谢广福和谢文留守看着板车,这次换成谢锋、谢秋芝和李月兰进城采买。
城门处,守卒挨个盘查照身帖,谢秋芝听见前面爆争吵。
"
入城税一人三文?这不是抢钱吗?"
"
爱进不进!
"
守卒一脚踢翻空箩筐,"
不交钱就滚远点!
"
谢家村的人都交了铜钱,进了城,众人都愣在原地。
长街两侧灯笼高挂,摊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完全不像灾年景象。
"
甜井水!
十文一瓢!
走过路过莫错过!
"
谢秋芝刚踏进城门就被扑面而来的声浪震得耳膜颤。
"
妈,小心。
"
谢锋护着李月兰避开一个突然冲出来的小贩。
那小贩举着草帽,脸上堆着夸张的笑容:"
小娘子看看?上好的芦苇编的,一百四十文一顶!
"
谢秋芝盯着草帽边缘黑的霉斑,皱了皱眉,李月兰见谢秋芝不说话,也跟着沉默,谢锋不动声色把小贩隔开,在前面给两人开路。
这一批逃荒队伍一共十八个村落,每个村多多少少都派了人进城采买,毕竟临漳州是比他们县城还要大的地界,东西自然比县城的丰富一些。
"
三百文?"
前方突然传来谢老太的尖叫,"
这破鞋在我们镇上只卖四十文!
"
鞋摊老板翘着二郎腿,指甲里全是黑泥:"
老太太,这可是逃荒路上保命的鞋。
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