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州策反:旧甲映雪照初心(下)
后周龙旗在许州城西大营的旗杆上猎猎作响时,刘词正站在营门内侧,指尖轻轻拂过甲胄上未融的雪粒。方才与张令铎并肩走出营门的激昂尚未褪去,可眼底已多了几分沉凝——策反五千宋军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这些“新附之兵”真正归心,如何瞒过汴梁的眼线,才是眼下最要紧的事。
“刘刺史,营里的眼线已经控制住了。”王仲先提着一把染血的弯刀快步走来,声音压得极低,“共抓了七个,都是赵匡胤安插的斥候,其中两个还想往汴梁传信,被弟兄们当场截住了。”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张将军那边也在清点军械,他说营里还有三千石粮草,足够支撑半个月,就是弓箭少了些,只有两千多副。”
刘词点头,目光扫过营中列队的士兵。那些宋军士兵大多还穿着大宋的号服,只是头上的盔缨已换成了后周的赤色,手里的长枪斜指地面,眼神里既有对未来的惶惑,也有几分“反正”后的释然。他深吸一口气,走到队伍前,旧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肩部的刀痕格外醒目:“弟兄们,我知道你们当中有人在担心——反了赵匡胤,要是输了怎么办?家人会不会受牵连?”
人群里传来一阵细微的骚动,几个年轻士兵悄悄抬眼,看向刘词的目光里满是期待。刘词继续说道:“我刘词在郭威陛下麾下征战三十年,从不说空话。今日咱们举旗复周,不是为了我个人的功名,是为了护住你们的家人,护住后周的百姓!赵匡胤篡权夺位,杀旧臣、苛赋税,你们在他手下当兵,难道没见过百姓流离失所的模样?”
他抬手指向许州城的方向,那里炊烟袅袅,却藏着无数百姓的苦难:“去年汴梁大水,赵匡胤只顾着修建宫殿,不管百姓死活;今年又加征粮税,多少人家卖儿鬻女?咱们是后周的兵,就该护着后周的百姓!只要咱们守住许州,等李节度使汇合陈州的兵马,杀回汴梁,救出太后和幼帝,到时候不仅你们的家人安全,朝廷还会减免三年赋税,让大家都能安居乐业!”
“刘刺史说得对!”一个满脸络腮胡的老兵突然喊道,“我当年跟着郭威陛下打契丹,陛下还赏过我两匹布!赵匡胤算什么东西,凭什么占着后周的江山!”老兵一开口,营里顿时炸开了锅,士兵们纷纷附和,原本惶惑的眼神渐渐变得坚定。
张令铎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悄悄松了口气。他走到刘词身边,低声道:“刘兄,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咱们得尽快给士兵换发后周的号服,再派人去许州城里征集粮草和弓箭。要是汴梁那边得了消息,派大军来攻,咱们手里这点家当,根本扛不住。”
刘词点头:“我已经让人去通知李兄,让他从许州府库调一批号服和军械过来。你这边安排一下,让弟兄们分批次休整,轮流守卫大营——刚反正过来,不能出任何岔子。”他顿了顿,又道,“对了,那些被抓的眼线,暂时别杀,先关起来。咱们或许能从他们嘴里套出汴梁的动静。”
张令铎应下,转身去安排事务。刘词看着他的背影,心里不禁有些感慨——张令铎虽归顺赵匡胤多年,却依旧保留着后周将领的血性,只要好好引导,定会成为复周大业的得力干将。
就在这时,一个士兵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封密信:“刘刺史,李节度使派人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