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延寿女:汴梁惊变诉危情
鎏金铜炉里的沉香已燃至尽头,余烟在晨光中散成淡青色的丝缕,符太后刚将调兵的手谕递到魏仁浦手中,帐外便传来太监尖细却带着颤意的通报声:“启禀太后——辽国延寿女公主,自汴梁而来,求见娘娘!”
“延寿女?”符太后捏着谕旨的手指猛地一紧,宣纸边缘瞬间被掐出褶皱。她原以为这姑娘还在辽上京游说耶律璟,竟会突然从汴梁赶来,且偏偏选在大军即将开拔孟州的当口。帐内众将闻声皆顿住脚步,高怀德握着剑柄的手不自觉沉了沉,魏仁浦则眉头微蹙,显然都在揣测这辽国公主此行的意图。
“快请进来!”符太后压下心头的惊澜,话音刚落便起身离座,连素日里端持的太后威仪都淡了几分。她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帐口,目光穿透帘外的晨雾,正见一个身着银狐裘的身影快步走来——延寿女发髻上的鎏金步摇沾着霜花,玄色锦靴上还沾着未干的泥点,显然是昼夜兼程赶路,连梳洗的功夫都没有。
“在下延寿女,叩见太后,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延寿女刚进帐便屈膝跪地,声音带着赶路后的沙哑,却难掩急促。她抬手时,符太后才发现她腕间的银钏少了一只,袖口还磨出了毛边,昔日在汴梁时的娇俏模样,如今只剩满眼的焦灼。
“快起来,地上凉。”符太后不等她叩首便伸手去扶,指尖触到姑娘冰凉的手背时,心猛地一沉。她拉着延寿女走到案前,亲手倒了杯热茶递过去:“先喝口暖身子,你从汴梁来?路上可还安全?”
延寿女双手捧着茶盏,滚烫的茶水却没让她暖过来,反而眼眶先红了。她仰头将茶一饮而尽,杯底重重磕在案几上,声音陡然拔高:“太后,汴梁不安全!柴宗训他……他还在汴梁,赵匡胤没杀他,却把他软禁起来了!”
“什么?”符太后猛地攥住她的手腕,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你说宗训还在汴梁?赵匡胤没对他下杀手?”当年陈桥兵变后,她带着柴宗训逃出汴梁,一路辗转到潼关,只听说赵匡胤扶立宗训为“郑王”,却始终不知孩子的真实境况。这三年来,她无数次梦见宗训被赵匡胤所害,此刻听闻孩子尚在,既松了口气,又揪紧了心。
延寿女用力点头,泪水顺着脸颊滚落:“他还在!就在汴梁城内的德寿宫,可那根本不是宫殿,是牢笼!四面都有禁军看守,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我前日去看他时,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连炭火都少得可怜,冻得手都握不住笔!”
帐内众将闻言皆面露怒色,高怀德咬牙道:“赵匡胤这伪君子!表面上尊奉旧主,暗地里竟如此苛待幼主!”魏仁浦则眉头紧锁,低声对符太后道:“此事蹊跷,赵匡胤若想斩草除根,三年前便该动手,为何要软禁至今?”
符太后却没理会众人的议论,目光死死盯着延寿女:“你为何会在汴梁?你不是回辽国了吗?”她记得显德七年暑期,自己还带着宗训和延寿女、观音女一起在御花园看麦穗——那天宗训捧着饱满的麦穗说要学先帝种粮,延寿女还笑他手小握不住锄头,观音女则在一旁帮着摘麦穗上的麦芒。后来观音女先回了辽国,延寿女却以“想学中原刺绣”为由留了下来,直到一年后才被耶律璟召回。
“我去年又回了汴梁。”延寿女抹了把眼泪,声音带着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