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他爱吃的桂花糕。偶尔收到柴宗训派人送来的书信,信里说他在房州“一切安好,勿念”,可她从字里行间的拘谨,能猜到他过得并不自在。
这样的日子过了五年。宋太祖建隆五年的秋天,符氏终于再也忍不住,向赵匡胤上书,请求出家为尼。她在奏疏里写道:“妾本后周遗妇,苟活至今,唯念故主,今愿入空门,诵经礼佛,为大宋祈福,为柴氏求安。”赵匡胤很快应允,赐她法号“玉清仙师”,让她前往洛阳玉清观修行。
离开汴梁的那天,天很晴,没有风。符氏坐在马车上,看着汴梁城的轮廓渐渐远去,心里没有不舍,只有一丝解脱。她终于可以离开这座让她窒息的宫城,去一个安静的地方,守着对柴荣的思念,度过余生。
洛阳玉清观坐落在城外的邙山脚下,规模不大,却格外清静。观里的道士不多,对她都很友善,没有世俗的偏见,也没有宫廷的拘谨。符氏每日清晨起床,先诵经礼佛,然后在观后的小园子里种些蔬菜,傍晚时分,便坐在窗边,看着夕阳落下,回忆过去的岁月。
她在观里种了一棵桂花树,是从汴梁带来的幼苗。她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着它,浇水、施肥,盼着它能早日开花。每年中秋,她都会摘下几朵桂花,用蜜糖腌起来,装在小瓷罐里,像是在延续着过去的习惯,也像是在守护着一份早已逝去的温暖。
只是这份平静,终究还是被打破了。宋太祖开宝六年的冬天,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玉清观的道士匆匆跑来,告诉她柴宗训在房州病逝的消息,年仅二十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