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城楼望·故念牵心
深秋的洛阳城楼,风比营寨里更烈些,卷着檐角的铜铃,撞出细碎又清冷的声响。符祥瑞凭栏而立,身上裹着件素色锦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栏杆上冰凉的雕花——那是前朝匠人留下的牡丹纹,如今花瓣边缘已被岁月磨得光滑,像极了她藏在心底多年的念想。
视线越过城外的麦田,一直往东南方向延伸,那里是汴梁的方向。她知道,从洛阳到汴梁,快马加鞭也要走三日,可这短短三日的距离,却像隔了万水千山。自从当年为护着训儿离开汴梁,她与妹妹符玉薇便断了音讯,如今算来,已有五年有余。
“妹妹,你现在安好?”她轻声呢喃,风将声音吹散在空气里,连自己都快听不清。记忆里,妹妹总是跟在她身后,扎着双丫髻,手里攥着块桂花糕,脆生生地喊“姐姐”。后来她嫁入宫中,妹妹也出落得亭亭玉立,本想着等训儿再大些,便接妹妹来洛阳小住,可没等愿望实现,洛阳危机便骤然而至,再后来,便是与汴梁彻底断了联系。
身后传来轻缓的脚步声,符祥瑞回头,见是苏医官提着药箱走来,手里还拿着件厚披风。“太后,风大,仔细着凉。”苏医官将披风递到她手里,目光落在她望着汴梁的方向,轻声问,“是在想汴梁的事?”
符祥瑞接过披风裹好,指尖仍有些发凉:“嗯,想起我妹妹了。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有没有受委屈。”
苏医官沉默片刻,轻声道:“前几日去朔州送药,遇到个从汴梁来的商人,说汴梁城里还算安稳,只是近来赵匡胤的人查得严,进出城都要验路引。或许……或许符姑娘只是暂时没法传消息出来,并非出事。”
这话像一缕暖意,轻轻落在符祥瑞心上。她点点头,却还是忍不住担忧:“我知道,可一日没消息,心里就一日不踏实。当年我走得急,没来得及跟她说一声,她性子软,要是知道我带着训儿在洛阳,怕是要担心坏了。”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符祥瑞下意识地挺直身子,以为是北疆传来的军报,可等那身影走近,才看清是禁军的一名小校,手里捧着个小小的木盒,快步走上城楼。
“太后,这是从汴梁方向送来的包裹,说是给您的,寄件人没留名,只说您一看便知。”小校躬身递上木盒,眼神里带着几分好奇——这几日查得严,能从汴梁送来的包裹,倒是少见。
符祥瑞的心猛地一跳,指尖有些发颤地接过木盒。盒子不大,外面裹着层粗布,还带着淡淡的尘土气息,像是经过了长途跋涉。她轻轻打开盒盖,里面铺着层油纸,油纸下,是一只绣着并蒂莲的荷包,还有一张叠得整齐的字条。
那荷包的绣工,她再熟悉不过——是妹妹符玉薇的手艺。当年妹妹初学刺绣时,总爱绣并蒂莲,说要给姐姐和自己各绣一个,寓意“姐妹同心”。符祥瑞拿起荷包,指尖抚过细密的针脚,眼眶瞬间就热了。
她小心翼翼地展开字条,上面是妹妹熟悉的字迹,只是笔锋比从前弱了些,像是写得很费力:“姐姐,见字如面。汴梁一切安好,勿念。我已嫁与本地商户,夫君待我甚好,近日听闻洛阳安定,还办了女辅营,姐姐定是辛苦了。家中父母康健,只是常念及姐姐,盼有朝一日能一家团聚。落款处,写着“玉薇手书,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