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前三篇了,还跟着太傅学骑射,虽然力气小,拉不开强弓,可姿势摆得有模有样的。
对了妹妹,你都快一年没见他了吧?现在训儿已经八岁快九岁了,个子长了一大截,上次我去洛阳看他,他还跟我说要‘像姨母和母后一样,保护后周的百姓’,模样瞧着,倒真有几分小大人的样子,马上就要成大小伙子了。”
“真的?”
符琳眼睛一下子亮了,方才的泪痕还挂在脸颊上,却难掩脸上的欢喜,她抓着符祥瑞的手晃了晃,语气里满是期待,“这么快就八岁了?我还记得他小时候,我抱他的时候还软软的,现在都能说要保护百姓了?咱们大周……咱们大周这是有后了啊!”
“是啊,有后了。”
符祥瑞重重点头,语气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她抬手按在胸口,感受着那颗因战事而狂跳的心,终于慢慢平复下来,“有训儿在,咱们后周就有希望。
所以现在最要紧的,不是跟辽人拼一时之气,而是先把眼下的摊子收拾好——安抚民心和军心是第一桩事,得让百姓知道咱们不会再轻易开战,让将士们知道咱们会好好待他们;第二桩,就是把宋军投降的名单好好清点一下,哪些人是真心归顺,哪些人还心存二心,得摸清楚,免得日后生乱;第三桩,就是把这次战役里有功劳的人都记下来,无论是守城的士兵,还是送粮草的百姓,都不能漏了,该赏的赏,该封的封,这样才能让人心服。”
符琳听得连连点头,伸手擦了擦最后一点泪痕,语气也变得坚定起来:“姐姐说得对,这些事一桩都不能马虎。
民心安了,军心稳了,咱们才有底气跟辽人耗;赏罚分明了,日后才有更多人愿意跟着咱们护着大周。
那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做?是不是该先找大臣们商量商量?”
“明日就开会。”
符祥瑞当即拍板,目光望向宫城内的议事殿方向,“就先在汴梁这里开,把户部、兵部、吏部的大臣都叫来,咱们把粮草清点、伤员救治、赏罚名单这几件事定下来。
等汴梁这边的事理顺了,咱们再回洛阳,到时候把洛阳的大臣也叫来,再开一次会,顺便……也让你见见训儿。”
“好!”
符琳立刻应下,脸上的笑容更浓了,她望着姐姐,又想起方才的争执与相拥,心里忽然觉得格外踏实——从前兄长在的时候,兄妹三人总说要一起守着后周;现在兄长不在了,她和姐姐只要同心协力,再加上训儿这个希望,总能把后周的江山守好。
正说着,远处传来亲卫的脚步声,一个穿着铠甲的士兵快步走过来,躬身行礼:“太后,符姑娘,户部侍郎已经把粮草的清点册拿来了,还有兵部那边,说将士们的伤亡统计也初步出来了,问您现在要不要过去看?”
符祥瑞看了符琳一眼,见妹妹点头,便对亲卫说道:“让他们把册子送到议事殿,我和符姑娘这就过去。”
亲卫应了声“是”
,转身退了下去。
符祥瑞伸手牵住符琳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她轻声说道:“走吧妹妹,咱们现在就去处理这些事,早一点把事情理顺,百姓和将士们就能早一点安心。”
符琳回握住姐姐的手,用力点头:“好,咱们一起去。”
两人并肩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