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极限。林乔在体能上不占优势,但她的战术思维和电子技术专长逐渐显露出来。
\"下周进行电子对抗演习。\"李教官宣布,\"红蓝对抗,电子干扰环境下的侦察与反侦察。\"
林乔眼睛一亮。这是她的专业领域!回到宿舍,她立即开始研究方案,甚至翻出了大二的电子战教材。
演习当天,林乔被分在红军侦察小组,负责定位蓝军指挥部。战场设置了强电子干扰,常规通讯设备几乎失效。
\"通讯全断了,怎么联系指挥部?\"同组的王磊烦躁地拍打着无线电。
林乔检查了一下设备,突然有了主意:\"还记得老式电报吗?摩尔斯电码!\"
她从背包里取出几节电线和一个备用电池,快速组装了一个简易发报器:\"干扰主要针对现代通讯频段,低频信号反而能穿透。\"
王磊目瞪口呆:\"你从哪学的这个?\"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林乔咧嘴一笑,\"帮我警戒,我试试联系后方。\"
十分钟后,红军指挥部收到了清晰的点划信号。凭借林乔的临时通讯系统,红军各小组重新建立了联系,战场态势开始逆转。
更精彩的是,林乔发现蓝军依赖的无线网络存在漏洞。她编写了一个简单的干扰程序,通过缴获的蓝军终端注入对方系统。
\"这是什么魔法?\"张浩看着蓝军指挥所的灯光突然全部熄灭,惊讶地问。
\"不是魔法,是科技。\"林乔调整着设备参数,\"他们的自动化系统有设计缺陷,我只不过...帮他们重启一下。\"
趁着蓝军混乱之际,林乔小组成功渗透到指挥所附近。通过热成像仪,他们锁定了蓝军指挥官的位置。
\"距离280米,风速4级,湿度...\"林乔担任观察员,为王磊提供狙击参数。
王磊扣动扳机,激光模拟系统判定蓝军指挥官\"阵亡\"。红军大获全胜。
总结会上,李教官特别表扬了林乔的创新思维:\"现代战争越来越依赖科技。7号将专业知识与实战结合的做法,值得所有人学习。\"
会后,李教官把林乔单独留下:\"你对电子战很有天赋。考虑过专攻这个方向吗?\"
林乔想起父亲的日记中提到的技术侦察任务:\"报告教官,我想全面掌握特种作战技能,电子技术只是工具。\"
李教官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明智的选择。真正的特种兵不能被某个专业局限。不过...\"他递给她一份资料,\"下个月的联合演习会有电子对抗环节,你负责红军的通讯方案。\"
林乔接过资料,心跳加速。这是她第一次被赋予如此重要的任务。
联合演习前,学院安排了一次48小时不间断综合训练,模拟敌后纵深作战。林乔被任命为小队长,带领五名队员执行\"摧毁敌方雷达站\"的任务。
训练区域是方圆五十公里的山地丛林,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队员们只带了基本装备和一天的口粮,需要在野外获取其他补给。
出发前,林乔根据父亲的日记提醒,让队员们在鞋里垫上软布以防起泡,还收集了一些干辣椒分给大家——这是日记中提到的小技巧,可以提神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