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随时咨询。
“这位李教授是我大学同学。”王老师轻声说,“他告诉我,现在国家急需航天人才,特别是像你这样有创新思维的年轻人。”
林乔的手指微微发抖,信纸在手中窸窣作响。
周末的航天爱好者聚会上,林乔把家里的情况和困惑告诉了大家。
郑老第一个拍桌子:“糊涂!这么好的苗子不去学航天,难道要去当孩子王?”他转向林乔,语气郑重,“丫头,我跟你交个底。我当年就是从大西北基地退下来的,知道那里苦不苦?苦!但是值得!每次看到我们自己造的火箭上天,那种自豪感,什么都值了!”
另一位较年轻的爱好者插话:“不过林乔,你父亲担心的也不无道理。这一行确实照顾不了家,以后结婚生孩子都是问题。”
“那就不要结婚!”郑老瞪眼,“搞航天要什么婚姻?跟火箭过去!”
大家都笑了,气氛缓和了些。李工程师比较理性:“林乔,你要想清楚。这一行需要全身心投入,而且未来十年都会很艰苦。但是,”他话锋一转,“如果你真的热爱,这些都不算什么。”
聚会结束后,郑老特意留下来,语重心长地对林乔说:“丫头,我见过太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你知道钱学森先生当年为什么坚持回国吗?因为他知道,一个民族要想真正站起来,必须要有自己的航天事业。现在这个机会摆在你面前,要不要抓住,你得自己想清楚。”
回家的路上,林乔思绪万千。路过新华书店时,她看见橱窗里新陈列的《航天知识》杂志,封面上正是长征火箭的图片。
她走进书店,毫不犹豫地买下了那本杂志。翻开第一页,主编的话让她心头一震:
“航天事业是一场马拉松,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在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影响着中国航天的未来。”
晚饭时,全家围坐在小方桌旁。林乔深吸一口气,郑重开口:“爸,妈,我决定报考省理工大学航天工程专业。”
父亲把筷子一摔:“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倔!”
“爸,您听我说完。”林乔平静却坚定,“我知道您担心我吃苦,怕我后悔。但是我想告诉您,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会后悔。航天事业确实艰苦,但这是国家最需要的领域。我相信自己的选择,也请你们相信我。”
母亲看着女儿眼中闪烁的光芒,突然笑了:“孩子爸,算了。乔乔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咱们就支持她吧。”
父亲闷头扒了几口饭,最终叹了口气:“随你吧!到时候别回来哭鼻子就行。”
林乔鼻子一酸,知道这已经是父亲最大的让步了。
第二天,她把填好的志愿表交给王老师。在“第一志愿”一栏,她工整地写下了“省理工大学航天工程系”。
王老师看了看表格,欣慰地点头:“好!有志向!不过林乔,这条路不容易,你要做好准备。”
“我知道,老师。”林乔微笑,“但我已经准备好了。”
走出办公室,阳光正好。林乔眯着眼看向湛蓝的天空,仿佛已经看到未来的火箭划破长空。
她的航天之路,终于要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