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试车台喷出耀眼的火焰。数据仪表飞快地跳动着。
“燃烧室压力正常!”
“涡轮泵转速正常!”
“推力达到额定值!”
突然,林乔监测的压力曲线出现了一个异常的尖峰:“报告!出现高频压力振荡!”
几乎同时,试车台传来异响。
“紧急关机!”总指挥果断下令。
第一次试车又以失败告终。分析会上,气氛凝重。
“又是燃烧不稳定性问题。”主任眉头紧锁,“这已经是第四次失败了。”
林乔鼓起勇气发言:“我认为可能是喷注器孔分布的问题。我在大学时做过相关研究...”
会后,主任找到她:“小林,你牵头成立一个小组,专门研究这个问题。需要什么资源尽管提。”
没有超级计算机,他们就用手摇计算机一点一点算;没有先进测量设备,他们就自己改装简陋的仪器。林乔常常工作到深夜,困了就在办公桌上趴一会儿。
一天深夜,她正在分析数据,老专家赵工推门进来:“还在忙啊?年轻人要注意身体。”他拿起林乔的计算稿看了看,“这个思路很有意思...不过这里可能需要调整一下。”
在赵工的指点下,林乔豁然开朗。更让她感动的是,第二天赵工就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批资料送给了她:“这些是我年轻时研究燃烧问题的心得,也许对你有用。”
两个月后,改进方案终于完成。再次试车那天,林乔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点火后,她紧盯着压力曲线。时间一秒一秒过去,曲线平稳得令人难以置信。
“燃烧稳定!”
“推力达到设计值!”
“持续工作时间到!”
控制室里爆发出欢呼声。主任激动地拍着林乔的肩膀:“成功了!小林,你们立了大功!”
当晚食堂加了餐,虽然只是多了一个肉菜和苹果,但大家吃得格外香甜。
林乔在日记本上写道:
“今天,我们攻克了一个技术难关。在戈壁滩的这几个月,我真正体会到了航天人的艰辛与自豪。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是人工栽种的,每一滴水都要从远处运来,但航天人就在这里扎下了根,让火箭一次次腾空而起。我很骄傲,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窗外,戈壁的夜空格外清澈,银河如练。远处试车台的轮廓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庄严。
林乔知道,这只是她航天生涯的开始。在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上,正孕育着中国航天的未来。而她,愿意在这里坚守下去,直到亲眼看见自己参与设计的火箭划破长空,飞向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