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还有战术执行的问题。”
一名来自诺亚星的本地军官迟疑了一下,还是开口,“我们在突破敌军防线时,有几个小队因为误判形势,提前暴露了位置,差点酿成大错。”
星耀没有责备,反而鼓励道:“说出问题,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
你们当时是如何应对的?”
那名军官回答:“我们迅调整部署,由一支小队吸引火力,另一支绕后包抄,最终完成了任务。”
“很好。”
星耀评价道,“但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前线指挥员的临场判断力还有待加强。”
他转向负责训练的军官:“从明天开始,所有一线指挥官都要进行高强度模拟训练,重点培养快反应和战术应变能力。”
“明白!”
---
随着讨论深入,越来越多的问题浮出水面。
“部分部队在推进过程中过于依赖重型装备,导致机动性下降。”
“某些战术指令传达不清,出现了误伤友军的情况。”
“后勤补给线一度紧张,影响了后续部队的投入度。”
星耀一一记录,并不时打断纠正一些误解,引导大家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我们不能只看结果。”
他说,“更重要的是过程。
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在下一场战斗中放大十倍。”
他环视全场,语气变得严肃:“下一场战斗,我们面对的不再是先锋部队,而是真正的主力。
它们不会给我们犯错的机会。”
---
“那么,接下来怎么做?”
烈风问道。
星耀拿出一份新的作战手册草案,递给在座各位:“这是我们根据这次战斗经验整理出的第一版《多兵种联合战术指南》,包括协同作战流程、应急通信方案、战术评估标准等。
接下来,所有部队必须统一学习,并在实战演练中不断优化。”
他顿了顿,补充道:“同时,我们会设立专门的战术分析小组,实时跟踪每一场战斗的数据,找出共性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伊莎贝拉翻阅着手册,点头认可:“这个方向是对的。
只有不断迭代战术体系,才能真正适应未来战争的节奏。”
---
会议持续到深夜,许多将领原本带着倦意而来,却被内容深深吸引。
他们意识到,这场战斗不仅带来了胜利,更带来了成长。
散会后,星耀独自留在会议室,盯着战术屏上的银河星图。
他的手指轻轻划过那些刚刚收复的星球,眼神深邃。
“你觉得他们会回来吗?”
烈风走进来,靠在门口问。
“一定会。”
星耀没有回头,“而且,下次他们不会再派先锋部队了。”
“那你打算怎么对付他们?”
星耀终于转过身,目光坚定:“用他们教我们的东西,打败他们。”
他拿起桌上的一份报告,上面写着关于敌军能量干扰系统的初步分析结果。
他翻开第一页,第一行字清晰可见:
“干扰源核心:未知合金结构,疑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