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见家主乘车连夜奔出,未知生何事。
至见案上公子寿所留书简,这才明白。
当日晚,乱了一夜,次日侵晨便来见左公子泄,报以昨夜之事。
子泄闻报,便知事非可,急持书简来见右公子职,及此事。
左右公子本是各受宣公所托,分别辅佐子汲与子寿;此时二人各自关心,急遣人前往齐国官道上打探消息。
未过一日,使者归来,拉回二位公子无头尸身。
子泄与子职惊问缘故,使者回报。
使者:臣寻至有莘之野,先见公子寿御者尸,被杀死在官道之傍,无人掩埋。
臣便搜索周围,方在近处林中找到二位公子,如此如彼,惨不忍睹。
左右公子闻毕,各自抚尸大哭。
起先未免各为其主,其后便即同病相怜,合在一处,商议对策。
候至早朝,二人直入朝堂,拜倒在地,放声大哭。
宣公惊问何故,公子泄、公子职异口同辞,便将汲子与公子寿被杀情由,细述一遍。
宣公忽闻二子同时被害,只吓得面如土色,半晌不言。
于是散朝,回到内宫,先问齐姜,齐姜推不知,并且放声大哭;再召公子朔问之,公子朔更推不知,起誓愿。
卫宣公:不论你知与不知,只着落在你身上,拘拿杀人之贼!
公子朔:当得,当得。
儿臣这便去查,这便去拿!
口中应承,哪肯献出贼党,自暴罪恶?自此之后再不入宫,只顾延挨。
宣公受惊,复念公子寿孝悌双全,泪流不止,感思成病。
祈祷不效,半月而亡。
公子朔时年十五岁,在母亲主持下为父亲丧下葬,继而袭位为君,是为卫惠公。
惠公即位之后,因左、右二公子乃是两位兄长心腹,俱都罢官不用。
公子泄与公子职怨恨惠公,每思为公子汲与公子寿报仇,只是未得其便而已。
时有庶兄公子硕,字昭伯,心中不服惠公得位,连夜奔齐,将欲请兵报仇。
镜头闪回,郑国使者此时来至朝歌,拜见惠公,来迎请公子忽还国复位。
卫惠公暗道:此番护送子忽返国复位,今后便得一强援,何乐而不为者?
于是便请公子忽入朝上殿,即车徒,护送还国。
祭足率群臣迎于城外,望车舆再拜,深谢昔日不能保护主公之罪。
昭公返郑复位,深叹世事无常,心中怏怏不快,对祭足恩礼稍减于昔日。
祭足早觉局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上将高渠弥平素失爱于昭公,又曾参与当年迎立厉公阴谋,此时见昭公复国,恐为所害,心中憷然。
于是阴养死士,欲图弑杀昭公,再立子亹,日夜筹谋。
许桓公姬郑当时在郑国为质,因趁郑国内乱逃出,返回许地,恢复故国。
郑厉公流亡在蔡,使人来见郑国守栎大夫檀伯,欲借栎地暂居,以为反攻复辟巢窟。
檀伯不从,正言拒绝。
厉公深恨檀伯,便收买蔡国商贾,使于栎地往来交易;复通过蔡商厚结栎人,暗约为助,乘机杀害檀伯。
檀伯对此阴谋毫无防备,于是变生肘腋,死于内奸刺客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