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无道之罪。
汉武帝览奏大怒,就此欲废皇后,生母王太后复又劝之。
武帝难逆母亲之意,于是稍作让步,使内侍扬言于外:如大长公主收敛其锋,朕即暂留皇后之位不废。
大长公主闻之,这才稍敛锋芒,停止索讨无厌之校然而皇后愈加嫉妒,更与女巫楚服来往密牵楚服也是作死,唆使皇后日夜祭祀,炼制丹药服用;自己则穿男子衣冠,与陈皇后一同饮食寝居,爱如夫妻。
一时深宫大内乌烟瘴气,谣言四起。
汉武帝听到风声,复令御史及内侍联手,深查巫师与皇后之罪。
于是未久,皇后宫中诸多妖蛊咒诅,女扮男装与淫乱之事,皆被查出。
证据皆在,上报子。
武帝怒不可遏,命将巫者楚服斩于市,又牵连宫中内侍婢妾,及楚服弟子热,被诛杀者三百余人。
秋七月乙巳日,汉武帝赐予皇后策书,其书略云:皇后不守礼法,祈祷鬼神,降祸他人,岂可承受命。
令缴回玺绶,罢皇后之位,退居长门宫。
闻皇后被废,窦太主羞惭恐惧,亲向武帝叩头请罪,哀求饶恕女儿性命。
武帝道:皇后所行乖张,不合大义,不得不废。
姑母休要轻信闲言,而生疑惧。
皇后虽废,仍依法优待,居长门宫与居住上宫,并无区别。
长公主无奈,只得回府。
因找来面董偃,向其哭诉:全是你当初献策,劝我赠送长门宫于子。
未料今日竟成囚禁我女之狱,如其奈何?
镜头闪回,叙述长门宫典故。
董偃者,京城贱民,贩之子。
因父亲早死,与母亲靠卖珍珠维持生计。
十三岁时,因年纪幼,得以随意出入长公主府宅,常卖珠与馆陶大长公主刘嫖。
刘嫖因见董偃长相俊美,欲火难耐,便命赏赐董母重金,将其子留在府中,养为娈童。
待董偃长到十八岁时,愈加玉树临风,出入乘坐高头大马,晚上便与公主同寝。
董偃相貌英俊,为人潇洒,性格温和。
贵族王公及大臣因为公主原因,都愿与其结交,呼为董君而不名。
刘嫖毫不隐讳自己淫行,并为董偃日出千金,极其宠爱。
时有安陵人袁叔,乃是董偃好友,冷眼旁观此事,因对董偃私下劝道:公暗侍公主,若被皇帝知之,随时都有杀身之祸。
岂长期以往,若无其事乎?
董偃惶恐:我亦深惧,奈无良策,愿兄教我。
袁叔献计:我闻当今子,欲得长公主长门园林久矣。
贤弟言无不入,何不便劝长公主献其园林,以为子外宫?则子感激贤兄主谋,来日一旦获罪,亦可免之。
董偃闻言称善,乃见窦太主,以此计。
太主言无不从,马上奏报皇上,欲献长门园,以为子行宫。
武帝果然大悦,将长门园改名为长门宫,重加修建,焕然一新。
董偃因此便得武帝欣赏,故此虽然时常被券劾,也自安然无恙。
元光六年,堂邑侯陈午去世。
汉武帝亲到堂邑侯府吊丧,并向姑母问安。
馆陶长公主迎入正堂拜谢,参见子,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