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在节节胜利之际,却遭宦官左丰诬陷,被朝廷罢免。
由此改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管冀州战区事务。
闪回结束。
董卓接诏,就此上任,率部奔赴冀州战场。
董卓到达河北,不去广宗迎战张角,却引军围攻下曲阳县。
因两月不克,反损兵折将。
朝廷闻报,令左中郎将皇甫嵩北上冀州;罢免董卓,押至廷尉受审,判减死罪一等。
按下河北,复南阳。
皇甫嵩引军北上冀州,朱儁自觉势单力孤,便与荆州刺史徐璆、南阳太守秦颉合兵一处,共计一万八千兵马,围攻宛城赵弘。
因宛城墙厚池深,官兵百日不克,反而损兵折将。
消息传至洛阳,朝中便有宦官提出奏议,请徵朱儁回京问罪。
幸而司徒张温上表情,灵帝才罢,诏命限期破贼,以将功赎罪。
朱儁奉诏大惊,乃引兵急攻宛城,日夜不休。
数日之后,终将赵弘射杀,但其城未破。
赵弘既死,黄巾军共推韩忠为,继续死守。
朱儁因见自己兵少,难克艰城,便思一计。
于是下达将令,退兵五里,扩大防围、建筑阵垒;同时堆砌土山,以观望城内动静。
一切准备就序,即命副将引领一军,高举自己帅旗,鸣鼓呐喊,佯攻西南城隅。
韩忠果然中计,因谓官兵动强攻,因此将主力全部调往西南,全力防守。
朱儁见贼军主力被引往西南,则亲率五千精兵掩杀东北。
一场苦战,官军偷袭成功,攻入外城。
韩忠这才知道上当,唯有收拢败兵,退保内城。
黄巾军受挫,士气低迷,再无斗志。
韩忠见此,遂遣使者坠城而出,向汉军乞降。
汉军诸将会商,张、徐璆和秦颉都谓朝廷限期破敌诏命迫促,可受其降,以免受罚。
朱儁却道:若允其降,百姓必以有利为贼,无利乞降为念,则祸根不除,必遗来日之忧。
便不接受其降,斥退来使,下令急攻。
但正如诸将所,宛城坚固异常,数战不克。
朱儁登上土山观望城内,知是黄巾军因无退路,故而尽力死战,所以未能攻克。
由是大悟,遂下山还营,命令诸将:解开围城一角,使贼自走。
我等随后掩杀,无有不胜之理。
诸将称善,一齐领命,于是撤去西南之围。
城内早已粮尽,韩忠闻西南围解,果然率众尽出,惶促逃奔。
不料离城不远,便即落入官军圈套,被朱儁伏兵四起,歼来大半。
韩忠就此丧胆,率残部拼力冲出重围,复向北逃窜。
朱儁挥令诸将,必须全歼此寇,毋使落网。
南阳太守秦颉一马当先,率部向北追击数十里,复斩杀黄巾军万余。
韩忠走投无路,只得下马弃械,跪地投降。
秦颉向与韩忠不和,冷笑道:此时方才请降,非出本意。
留之何用?与我砍了!
一声令下,韩忠人头落地。
黄巾残军见此,一哄而散,逃入宛郑遂推孙夏为帅,收拢败散人马,再抗官军。
朱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