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
刘焉大喜,于是率军进入益州,正式就任益州牧,治所设于绵竹。
刘焉上任,即命贾龙为校尉,安抚收容逃叛,实行宽容恩惠之政,不复受朝廷之命。
画外音:“改史为牧”
之策,导致朝廷放权于下,地方州牧诸侯自此拥兵自重,形成汉末割据局面。
此后各地群雄互相攻击,逐鹿中原,开启军阀混战序幕,并为三国分立种因。
前汉景帝时七国之乱前鉴不远,灵帝再蹈覆辙,宁不可叹!
镜头转换,中平四年,洛阳皇宫。
灵帝设朝升殿,命黄门官高声宣布:三公九卿,文武百官,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未落,将军许凉、假司马伍宕一同出班,拜于阶下。
许凉奏道:臣禀陛下,近有终南山善望气之人名唤南华子游于洛阳,认为京师会有大兵,两宫流血。
其言有因,万岁不可不妨。
灵帝即问:如何防范?
伍宕趁机奏道:此事容易。
《太公六韬》有云,自古子亲将兵事,可以威镇四方。
陛下何不效武王之行,登坛拜将,亲授大将军印于何进,以示演武于下?
灵帝:准奏。
诏令何进大四方兵马,筑坛讲武于平乐观下。
何进受诏领命,遂令胞弟车骑将军何苗,率人在平乐观前修建一个大坛,上立十二层五彩华盖,十丈高;大坛的东北再建坛,立九层华盖,九丈高。
两坛之间横列步兵、骑士数万人,结营为阵。
布置完毕,遂请子驾临,讲武下。
灵帝亲自出宫,检阅步骑军伍,然后登临大坛,驻陛大华盖之下。
何进却登东北坛,停驻华盖之下。
灵帝诏命:拜何进为大将军,命掌玺官将大将军印捧至坛,赐授何进。
何进跪受,在坛上与灵帝遥相答礼。
讲武礼毕,灵帝下坛,身披甲马,自称“无上将军”
,绕阵三圈而还,诏令何进率领全军驻扎于平乐观双坛之下。
由此下无人不知大将军何进威权之重,满朝文武亦尽皆景仰。
那十常侍见何进一门势大,岂肯干休?急忙联手密奏灵帝:陛下,今将大将军印绶赐予何进,心前朝霍光揽政故事重演。
前车之鉴不远,望陛下思之。
灵帝耳软,闻奏心活,于是问道:若依卿等之计,却当如何?
张让:诏命既下,不可出尔反尔。
只需设立西园八尉,以分其权可也。
灵帝当即诏命:加强西园防卫,设立八部校尉。
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蹇硕命为元帅,督率司隶校尉以下所有将校。
虽大将军何进,在京师亦受统领。
十常侍闻诏,无不欢喜。
大将军何进闻诏,却似被当头浇下一盆冷水,又如芒刺在背。
于是召集心腹将领计议,要趁此机会尽除阉宦,绝此宫庭大患。
却不知十常侍在朝中耳目极多,大将军府计议未定,早有人报与蹇硕。
蹇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