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闻吕布乃背信弃义之人,但不意反复如此之,尚怀狐疑,又问李儒:你看此事如何?
李儒详问李肃此去情状,不由笑道:早闻吕布见利忘义,今观果然如此。
我料其今夜必杀丁原,明日率众来投,明公请勿见疑。
董卓听了,笑道:贤契此料,未必的确。
但吕布既然收了宝马金珠,就算不杀丁原,亦不能再与我为敌矣。
丁原若无吕布为助,我便不惧。
于是重赏李肃,命其回府休息,一宿无话。
次日一早,董卓刚刚升帐,只听营外人喊马嘶。
刚要使人出营打探何事,忽见李肃笑逐颜开,跑进大帐来报:丞相大喜!
营外果然是吕布杀了丁原,率部前来归降也!
董卓大喜,亲自出帐相迎,见对面赤兔马上坐的果是吕布,手提丁原级,背后领着千并州兵马。
吕布见了董卓,立时下马,上前参拜,口中道:吕布乃一五原匹夫,不知大义,前日多有冒犯,尚请司空恕罪则个。
董卓上前伸手拉起,哈哈大笑道:自古道不打不相识,将军谋世英雄,何罪之有?孤得奉先,下只在反掌之间矣。
遂与吕布携手而入,置酒相待,令李儒、李肃作陪。
三巡酒罢,吕布就席间拜董卓为义父,誓愿效犬马之劳,鞍前马后侍奉,终生不渝。
董卓闻言大喜,命以金甲锦袍相赐,并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
这场酒席从早到晚,整整吃了一日,当夜尽欢而散。
席散之后,李肃回归自己府中,心下恨恨不已:某自谓是董卓帐下第一员大将,满身武艺,且在李郭张樊四人之上。
此次降吕布,立下大功,本当重赏厚赐,自不必。
但观今日情状,只厚封吕布,视我如同无物。
如此喜新厌旧,转面忘恩,着实可恼!
不由懊悔不迭,怨气满腔,只是没个处,只好暗气暗憋。
董卓既得吕布归降,又收了并州数千兵马,愈加骄横跋扈。
李儒眼见丁原已死,卢植告病不出,遂劝董卓早定废立之计。
董卓喜而从之,乃再次于省中温明园设宴,会集公卿,计议废立之事,并令吕布将甲士千余侍卫左右,把住园门,不许群臣自由出去。
当日太傅袁隗与司徒王允为,率领百官皆到,见吕布侍立于董卓身后,心中吃惊之余,已知此次赴会吉凶难保,不会善罢。
酒行数巡,董卓自座中起立,重提废立之事。
吕布执戟立于董卓身后,只以双目瞪视座中,不一言。
群臣惶怖不敢反对,即便曹操等西园各军校尉,也只得默不作声。
唯有中军校尉袁绍推盏离座,挺身而出,号令百官仗义直言。
因见百官缄默不语,袁绍大怒,手提宝剑而出,悬节东门,直奔冀州去了。
董卓知道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下,不好作。
于是再纳李儒之计,即日差人前往冀州,拜袁绍为渤海太守,以息其反心。
袁绍既走,百官更是无人出头,皆都默不作声。
董卓沉吟片刻,平息怒气,向座中袁隗道:令侄今日当面忤逆于我,不是看在太傅面上,你袁家三族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