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司徒王允之上,朝臣等无不为之侧目。
李肃仇怨积深,足不出府,更不上朝。
献帝即位之后,凡事皆依丞相董卓决断,自此董氏亲信遍布朝堂,自不必。
字幕:初平二年六月,洛阳生地震,毁坍民房无数。
董卓为此,询问蔡邕何故。
蔡邕乘机答道:地动者,因阴盛侵阳,臣下逾制侵君故也。
今春郊祀,明公奉车驾而乘金华青盖,车厢雕以龙纹,愚以为不可,望明公裁之。
董卓盯视蔡邕片刻,于是下令改乘皂盖车。
自此董卓愈重蔡邕才学,对之非常客气,每遇宴会则令蔡邕鼓琴助兴。
蔡邕有古琴两架,一名龙吟,一名鸣凤,分为雌雄成双。
因常携龙吟上朝,以备董卓随时宴请群臣时凑兴;鸣凤却赐于爱女蔡琰,令其精研习学。
每到蔡邕席间鼓琴之时,太傅袁隗及司徒王允虽亦鼓掌称善,但颇为看蔡邕为人。
蔡邕趋奉董卓,只为少帝安全及汉室江山,自也无从解释,只得自污名声,忍辱负重。
因见董卓性愎自用,遂萌生去意,对堂弟蔡谷道:董公性格刚烈而易作恶,终究不能成事。
我想辞官东奔兖州,重归泰山郡旧居着书立,与挚友诸葛珪诗文唱和,岂不是好?
蔡谷答道:哥哥容貌奇伟,兼负大名,下实无藏身之处。
想躲起来,不亦难哉!
蔡邕深以为然,终于打消弃官逃走之意。
镜头转换,按下朝堂,复江湖。
袁绍自与董卓闹翻,驰马逃出京都洛阳,本欲直奔冀州,不料中途接到朝廷赦旨,被董卓拜为渤海太守,并不念温明园相争之恶。
袁绍得到赦书,且惊且喜,遂依旨前往渤海就职。
但亦知既与董卓反目,早晚必有一战,由此书联系洛阳故旧及关东各地刺史,历述董卓倒行逆施之状,会合诸侯同心倒卓。
单曹操,即日收到袁绍来书,因自己单身一人,并无亲眷在京,于是更不久留,遂弃了官印,化妆易容,改换姓名,逃出京师。
比及董卓现曹操挂印而去,派吕布沿途追索之时,已自不及。
曹操离京,没命狂奔,一路逃至陈留,寻到父亲曹嵩。
曹嵩见儿子忽然归家,而且狼狈万状,不由大惊,急问何以至此。
曹操:何大将军欲除宦官,反被十常侍所杀。
袁绍无谋,更召董卓进京,致其揽政乱国,擅行废立。
儿乃堂堂汉臣,岂能助纣为虐?因此夤夜离京,一路逃回。
曹嵩:可恨先帝纵容张让等十常侍乱政,何进兄妹信谄误国,袁绍有勇无谋,误召董卓进京。
我儿既还家中,今后作何打算?
曹操: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况我世代簪缨,累受皇恩!
孩儿欲求父亲尽散家财,招兵买马,聚集族众并四海英雄豪杰,以讨国贼。
上扶汉室,下安黎庶,望父亲大人允准。
曹嵩:我儿既有如此志向,我又何惜区区家产?愿意毁家,以抒国难。
曹操见父亲并无异议,遂横心绝志,当即回书袁绍,倡义兵,号召下英雄讨伐董卓。
袁绍得到曹操回书大喜,于是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