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草船借箭典故,却是假借此两件事,纯属张冠李戴。
曹操见两军相持即久,不能胜敌,心中已有退兵之意。
却恐被东吴耻笑,进退未决。
两边又相拒月余,直至来年正月,春雨连绵,水港皆满,曹营军士多在泥水之中,无法生炊,困苦异常。
曹操心中甚忧,与众谋士商议,程昱乘机力劝收兵,曹操犹豫未定。
正在此时,门军忽入帐来报:东吴有使节,赍送孙权书信到来。
曹操令来使入帐,呈上书信,见书中写道:孤与丞相,彼此皆汉朝臣宰,且无私恨。
丞相不思报国安民,妄动干戈,残虐生灵,岂仁人之所为哉?即日春水方生,公当去。
如其不然,复有赤壁之祸矣。
书不尽言,公宜自思焉。
看罢翻过书皮,见背后又写两行大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操看毕大笑:都江南春雨连绵,经月不绝,今日方始见之。
孙仲谋不欺我也。
即命重赏来使,令全军拔寨起营,班师回许都。
又使中军官至各营传令:命庐江太守朱光镇守皖城,张辽引本部兵马退守合肥,臧霸退守徐州。
中军官领命出了大营,沿江前去各营传令。
镜头闪回。
臧霸与张辽同为前锋,远离曹操中军大帐,扎营于江岸。
相持既久,因遇上连日春雨不歇,江水增涨,将至营边。
此时东吴敌船横布江面,随江水向岸边稍进;曹军见此,满营将士不安。
张辽连月不战,已知丞相有退兵之意,只是未见将令传来。
又见吴兵趁江水暴涨逼近大营,恐被围歼,便与臧霸商议,欲先退军。
臧霸闻之,急阻止道:曹公是何等英明之人,焉能舍弃我等独退?将军休启抗命之端,丞相若要回军,将令必然即刻下达。
张辽见言之有理,遂令众军加强警戒,暂不拔营。
闪回结束。
次日辰时,使者果然到营,向张辽出撤军命令。
张辽松一口气,下令起寨,北返合肥。
路遇曹操大军,张辽拜见,以臧霸之言告之。
曹操对臧霸大加赞扬,拜为扬威将军,赐假节。
孙权闻报曹操退兵,不由喜出望外,暗道:曹操引二十万大兵前来,本欲决死一战,要报赤壁之仇。
不料数次挫,被某一纸书信便即吓退。
枉费又低声下气,去求刘备。
遂令吕蒙继续镇守濡须,自收大军回归建业。
镜头转换,按下魏吴罢兵,再益州战事。
刘备自入西川,在葭萌关拒住汉中入川隘口,屯兵不战。
连月来只是树恩立德,收买人心,其实准备随时袭取益州,只是未得其便。
正在此时,江东使节至,呈上吴侯孙权亲笔手书,称受曹操攻击,请刘备回兵相救。
刘备早闻夫人孙尚香已被孙权派人接回,心中固然不满,但见其求救之书,还是满口应诺,厚赏来使,令其回报孙权:某先令二弟关羽,引荆州之兵袭击青泥关,以牵制曹操军力;次后即率大军亲回,顺江而下,以救濡须。
江陵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