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冠绝下,今为诸君见之!
即命请文姬上堂晋见。
蔡文姬随门官上堂,不顾满堂公卿在座,跪拜下来,讲清丈夫犯事缘由,请曹司空法外施恩相救,语意哀婉,闻者皆为之鼻酸,交相诧叹不已。
曹操道:你所之事情有可原。
但文状已,如之奈何?
蔡文姬见曹操口气松动,再拜恳求:明公厩中良马万匹,虎士成林。
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
罢痛哭。
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身世,立即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宽宥董祀死罪。
文姬见曹操派使者快马去了,这才止住悲泣,再拜谢恩。
曹操出赦书,见蔡文姬在此严冬季节蓬跣足,心中大为不忍。
命人取头巾鞋袜,令其更衣,并让其在董祀未归之前,先留居自己家郑
一次闲谈之中,曹操起蔡中郎家中藏书颇丰,语气间极为羡慕。
文姬答道:家中原有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全部遗失。
依妾所记,当可默忆四百卷。
曹操大喜过望: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
蔡文姬答道:男女有别,授手不亲,若命书吏至妾府下,礼法不宜。
乞给纸笔,妾亲为明公默写出来,真草字体,但唯尊命。
曹操大奇,即命付予纸笔。
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余篇,文无遣误。
曹操与朝中众文士但闻此事者,皆大惊,以为神女。
蔡琰才艺卓绝,最擅韵律。
年方六岁,闻父蔡邕夜教司马懿弹琴,遂在门外偷听。
司马懿初学弹琴,手指僵硬,琴弦忽断一根。
蔡琰在门外喊道:羽弦断啦!
蔡邕大为惊奇,以为女碰巧对,又使司马懿复弹,故意挑断一根。
蔡琰在门外又喊:商弦又断啦。
蔡邕令爱女进屋观之,果然中所断二弦。
蔡邕笑道:这么晚了,我女不去睡觉,却跑来跟为父捣乱。
算你猜得不错,回去睡吧。
蔡琰不乐,自有理论:甚么叫猜的不错?古人“吴札观化,知兴亡之国;师旷吹律,识南风之不竞。”
古琴七弦,各有韵律,故此一听便知。
司马懿见师妹与自己同岁,竟熟知乐理如此,不由敬为人。
蔡邕也大为赞叹道:我女蔡琰虽年纪,但于音律造诣颇深,可谓叹为观止矣。
只恨身为女子,恐才高命蹇。
闪回结束,书接前文。
曹操令军马先行,自引司马懿、杨修到蔡邕庄前,到庄门下马,令人进府通报。
当时董祀出仕于外,止有蔡琰在家,闻曹操到来,忙出迎接参拜。
司马懿视之,见文姬早已不复当年垂髫模样,不由扭过脸去,泪下脸颊,偷偷拭去。
却被杨修看见,故作不知。
曹操至堂,蔡琰以晚辈之礼再拜起居,侍立于侧。
曹操偶然抬头,忽见墙壁上悬挂两幅画轴,一是水墨丹青,一是碑文图轴。
于是起身,与司马懿、杨修共同观之。
见那水墨丹青笔画繁复,飘逸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