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大王坚执不肯,岂不闻与弗取,反受其咎?
刘备闻“灭魏兴刘”
,显是话中有话,便佯作无奈允道:即如此,某且暂承此任,待灭魏之后,却择有德者居之可也!
众臣见主公答允继子大位,一齐跪地,山呼“万岁”
。
孔明即令博士许慈、谏议郎孟光掌礼,筑坛于成都武担之南,迎请汉中王登坛致祭。
谯周朗读祭文,孔明率众官恭呈玉玺。
汉中王受了,捧于坛上。
文武各官拜舞礼毕,命改元为章武元年,立吴氏为皇后,长子刘禅为太子。
封次子刘永为鲁王,三子刘理为梁王;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
其余大官僚,一一升赏,大赦下。
两川军民闻大汉子就位,无不欣跃。
次日设朝,文武官僚参拜子,列为两班。
刘备既登子之位,念念不忘平灭东吴,一统长江,于是降诏:朕自桃园与关、张结义,誓同生死。
不幸云长被东吴孙权所害,若不报仇,是负盟也。
朕欲起倾国之兵,谫伐东吴,生擒逆贼,以雪此恨!
言未毕,孔明大吃一惊,暗道:因何事前不与某商议,便此诏?
于是目视虎威将军赵云。
赵云意会,出班跪谏:陛下不可。
臣闻名不正,则言不顺。
群臣所以奉陛下正帝位者,以延续汉统,讨篡逆之贼也。
今国贼乃是曹丕,并非孙权。
曹丕篡汉,神人共怒。
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魏反得利。
愿陛下察之。
刘备听赵云领先谏阻伐吴,言辞肯切,一时理屈词穷,羞恼欲狂。
孔明见其如此,于是出班为赵云解:子龙之言虽是,但未得要领。
常言“欲猎雕隼,当先去其羽翼;欲缚虎豹,当先除其爪牙”
。
孙权屡背孙刘之盟,先降曹操,后向曹丕称臣,即为其羽翼及爪牙也。
今荆州既失,我若北伐曹魏,孙权溯江而上袭我巴郡,则两川危矣。
若先举全国之兵灭了东吴,再引兵北出汉中直击长安,则隆中对策复能实施。
今曹魏初建,国内不宁,我出兵伐吴,其必无力来救,则平吴灭魏,在此一举。
子龙勿谏,伐吴是也。
赵云见孔明频频示意,再拜言道:臣思虑未全,致于妄言。
谨奉陛下圣旨。
刘备见他刚才耿耿而谏,只因孔明一席话便即认错,便有三分不悦,却不出。
赵云虽退,学士秦宓又越众出班:军师所云东吴现为魏之羽翼爪牙,是也。
但剔羽拔牙之事,遣一上将领兵前往可也,何劳陛下亲征?昔宋襄公亲临战阵,被伤而死,后为他国所笑。
陛下今舍万乘之躯,而徇义,古人所不取也。
愿陛下思之。
刘备着恼,愠怒道:云长与朕桃园结义,誓同生死,犹如一体,何谓义?其人虽死,大义尚在,岂可忘耶?
秦宓伏地不起,固执奏道:陛下若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