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正盛;且新得陇上新麦数万斛,全军足食一年有余,何故退兵?非计而何!
魏平没有张合官大,听罢诺诺连声,心中不服,却不敢还口。
正在这时,司马昭忽然进帐,对父附耳低言,递上一封信。
司马懿开拆其信,张合偷窥一眼,见书皮上写道:书呈司马懿大都督开拆——麾下南阳太守满宠。
司马懿看完大喜,将书信置于案头,即问司马昭:满伯宁使者现在哪里?
司马昭答:现在帐外等候回复。
司马懿道:此信未知的确与否,待某亲自出去,详细问他。
乃引司马昭急急出帐。
张合将案上书信拿起,见其书略云:陆逊惧蜀胜魏,报昔日侵夺荆州之仇,调集荆州兵以袭巴郡。
蜀江州太守李严上书告急,被某得知,故报都督。
孔明兵败,必不退兵;若大胜之余忽退,必因陆逊兵。
都督追之必获大胜,良机莫失!
张合看了,又示与魏平,二将心意已决。
司马懿回帐,见密信挪了位置,不动声色,拢入袖中,便令散帐。
张合止道:大将军慢来!
蜀兵都退尽了,都督不追击与否,怎生就要散帐?
司马懿道:某细想将军所言,极为有理。
蜀兵毫无缘由退兵,必是孔明以退为进,欲施埋伏之计耳。
不要追他,令其计划自然落空,岂不是好?即是无计,得他退兵,我等不战而胜,回去报与子,一样赏赐,岂不是妙?将军回帐休息去罢,休要多事。
着,便要回归自己寝帐。
张合大恼,叫道:都督转来!
既满伯宁吴袭蜀,孔明故此回军;大将军不令某等追击,却是何意?莫非与孔明通谋,要纵虎归山不成?
司马懿故作大惊,急回身道:将军怎可偷看某之机密信件?
张合冷笑:子虽命公为征西大都督,但亦有圣旨,令某统管河西兵马,提调关中诸将。
军中机密,某有权与闻其要,不谓越制。
密信俺便看了,只问都督,纵敌为何!
司马懿听他再无恭敬之意,只得软了语气:非某欲纵敌,实是那孔明诡计多端,防不胜防。
此信焉知是否的确?若是陆逊与孔明合谋诱敌,你我岂非又上其当?俗语云“心千里去得,大意寸步难斜,还是不追也罢。
张合见他推三阻四,愈加心疑,道:公若不追,某愿自往。
司马懿阻道:公性急躁,绝不可去。
张合怒道:都督出关之时,命我为先锋;今日正是立功之际,却不用我,何也?
司马懿无奈,只好允可,叮嘱再三:蜀兵即果真退去,于险阻处也必有埋伏。
将军虽是无敌上将,亦须十分仔细,探明敌情,方可追之。
张合:某征战半生,甚么不晓得?都督不必挂虑。
大丈夫舍身报国,虽万死无恨!
司马懿:公即坚执要去,可引五千兵先行;某教魏平引二万马步兵后行,以防埋伏。
本督也引三千兵随后,以策应将军万全。
张合不再听他啰嗦,转身出帐,引兵火望前追赶,魏平随后而进。
追出六十余里,休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