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因此不纳群臣之谏,便遣张弥、许晏携金玉珍宝满船,从建业沿长江口出海,绕行到辽东,赦封公孙渊为燕王,世代承袭。
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如此看重自己,便欲接受其爵,遥尊孙权为主。
部下大将卑衍急谏:主公莫若自封燕王,何必受吴主赦封?即受其爵,魏主必遣大将来伐,东吴远在万里之外,安能兵救我?枉自引火烧身,落个叛逆恶名。
如不能自立为王,则毋宁尊奉近魏,而绝远吴也。
公孙渊志大才疏,认为有理,左思右想,终于决定降魏;却又垂涎吴主珍宝,于是设宴诱杀吴使张弥、许晏,后命计吏为使,将级献给魏明帝,私吞珠宝而不上报。
魏明帝大喜,遂遣傅容、聂夔为使,率团至辽东封敕,命公孙渊筑台南郊。
计吏回到辽东,密报公孙渊:使团中有左骏伯者,力大无穷,善使一百二十斤浑铁椎。
魏主必是借敕封为名,派使团来刺杀主公也。
公孙渊闻而大惧,先命卑衍率甲士包围馆驿,然后才亲自进到馆驿,拜见使者。
一行人马来至南郊高台,魏钦差使者当众宣读敕旨:奉承运,大魏皇帝诏命,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仍任辽东太守,统领辽东诸郡。
公孙渊见魏主所封并非自己所求燕王,不由大怒。
回至都城襄平,设宴款待使,借题挥,对本国陪宴之宾口出恶言,其实指桑骂槐。
傅容、聂夔辞归洛阳,向子奏报:公孙渊对乐浪公之封极为不满,出口不逊。
明帝大怒,便调毋丘俭为幽州刺史,携子诏书及符节印章,征召公孙渊入洛阳面君。
公孙渊闻讯大骇,立刻全国之兵,在辽隧阻拦毋丘俭入境,并与之激战。
毋丘俭见形势对己不利,便急退兵,表奏明帝。
公孙渊于是便依卑衍所谏,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并设置百官,遣使持符节,授予鲜卑单于印绶,给边疆诸戎狄部族领加封晋爵,引诱鲜卑人侵扰北方。
副将贾范、参军伦直谏:主公休要背叛曹魏,到时后悔不及。
公孙渊怒而不听,皆命斩之。
令大将军卑衍为元帅,杨祚为先锋,起辽兵十五万,直杀奔中原而来。
起兵之时,又再遣使至建业,称臣于吴求援。
孙权因前番杀使拒封之事,此时焉肯出兵相助?驱回辽使,袖手旁观。
闪回结束,毋丘俭表奏入京。
曹睿览罢,乃召司马懿入朝计议:卿若带兵前往辽东平叛,总需多少兵马?
司马懿:臣引部下马步官军四万,足可破贼。
曹睿道:兵少路远,恐难收复。
司马懿:兵不在多,在能设奇用智耳。
臣托陛下洪福,必擒公孙渊以献。
曹睿问:此去往复几时?
司马懿:四千里之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休息六十日,大约一年足矣。
明帝又问:倘吴、蜀两国入寇,如之奈何?
司马懿道:前番蜀将马岱出汉中来袭,已被臣杀败,一年内无力北进;至于东吴,有老将满伯宁在,陛下何忧?
曹睿沉吟:今陈登、曹仁、张辽、臧霸、文聘数人皆已亡故,孙权岂惧满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