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门外,尔等自内应之,则大事可成。
孟观告辞而归,还报贾后:楚王欣允,并定下计策,如此如此,可除太傅杨骏。
正之时,李肇入宫还报:臣所罗织杨骏罪状,皆已书之于册,呈请皇后御览。
贾后览册大喜:若依册中所列,杨骏剐之不足,杀之有余。
你二公持我懿旨,遣使前往通报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让其联合各藩王率军入京,讨伐杨骏。
二人领命,回到己府,立即使持诏,往召汝南王。
司马亮览诏,便知此系皇后与太傅私争,欲借己力置杨骏于死地。
于是微微一笑,对信使道:杨骏凶暴,必其亡,不值忧虑。
孤有疾未愈,不堪皇后驱使。
信使归报皇后,贾南风恨恨不已。
李肇见汝南王不能成事,又与皇后密谋,使孟观通报于楚王司马玮。
楚王闻汝南王不肯出兵相助,笑道:亦不少他一个,此是欲使某独成大功。
于是便遣孟观回宫,与贾后约定起事日期。
楚王自写表章,次日遣使上奏朝廷,以卫护新君为名,请求带兵入朝。
惠帝览奏,转杨骏:楚王欲带兵入京,卫护朕躬,太傅意见如何?
杨骏平素便忌讳司马玮拥兵在外,恐其久不能制,早就想将其召回朝郑此时见其自请入朝,正对了自己心思,于是上奏子:此乃楚王忠义,陛下宜准其请。
惠帝见太傅与皇后意见一致,遂诏命楚王入京。
字幕:元康元年,楚王司马玮受贾后秘旨,奉子明诏入京。
司马玮入京,将所带兵马扎在皇城之外,自己先秘进内苑,见贾后密议已定。
皇后大喜,复又密招孟观、李肇二人入内,与计划。
二人仰承皇后之意,立即修疏写表,奏请惠帝连夜下诏,宣布宫内外戒严,废黜杨骏本兼各职,令其保留侯爵出宫。
惠帝闻奏,亦觉太傅权重,遂诏令杨骏离殿回府,但未废其太傅之职。
杨骏至此尚不知为了甚事,但思必与贾后有关,只得离宫回府,寻思应对之策。
贾后闻杨骏离宫,便由后宫进到前殿,示意孟观出班奏道:先帝殡葬大典,太傅杨骏不下殿送葬,是无人臣之礼;又将禁军尽归心腹掌握,是欲谋反自立也。
陛下若不早图,则社稷必属杨家,臣等亦难讨乱,只得侍奉新君。
惠帝慌道:如此奈何?
孟观:望陛下断,宜诏东安公司马繇进宫,率殿中卫士,前去擒拿杨骏。
惠帝:如今禁军皆在杨氏之后,若其拒捕,唆使部下造反,岂非弄巧成拙!
孟观:臣有一计,可解此危。
陛下可再下一诏,令楚王司马玮引本部军驻屯司马门,以防杨骏部下冲击宫掖。
如此,则江山易安,社稷得保。”
惠帝闻奏,细想不错,于是怒道:先帝托孤于杨骏,朕亦对其信任至极,委以朝政。
彼不思衔恩报效,反欲效王莽之为耶?黄门董猛安在?
董猛:臣在!
惠帝:命你草诏,就太傅杨骏谋反,诏令东安王司马繇、楚王司马玮,并孟观、李肇等人,共诛此反贼。
董猛:喏。
大臣段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