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成都王及河间王为诸王之,王府中各置掾属四十人,武士森列,文官备员。
受封诸王:臣等谢主隆恩。
加封已毕,诸王虽然跪拜谢恩,但是有喜有忧,各怀不满。
散朝之后,新野王司马歆欲阿附齐王,私对齐王进言:某窃谓成都王兵权太重,若拥兵变乱,则不能制。
殿下不如奏削其职,免致后患。
齐王点头:公言是也。
待某徐徐图之。
与此同时,常山王司马乂却请见成都王司马颍,献谄道:今齐王专政,必不容殿下与其同粒殿下若不早图,必致后悔。
成都王:公言甚是,容某思之。
常山王告辞去后,成都王便将其言告知卢志,并问:常山王之议,公意如何?
卢志谏道:臣谓此计不妥。
二虎相争,两败俱伤。
今两雄不能并立,殿下不如以退为进,以太妃有疾为由,请回邺城定省,奏子委齐王专政。
如搭下必收四海之心,朝臣归附。
待齐王有罪,再起兵而讨之,则谁不跟从?彼时大功必成。
成都王大喜,于是上表,称颂齐王威德,宜委以国政重事,自请还于邺城封国。
子览奏,准其返邺,由是满朝文武皆称成都王贤德谦让,下无不赞誉。
画外音:成都王返归邺城,辞让朝廷所加九锡殊礼,奏封兴义兵有功之将,敛祭黄桥阵亡将士,旌表其家属。
并请开河北邸阁存粮,以赈济阳翟饥民。
自此成都王名声大显,极得河北民心,山东及河南之民皆来归附——皆赖卢志为之谋划,得承盛誉。
镜头转换,齐王府邸。
成都王既已离朝,齐王就此大权独揽。
于是开府征辟幕僚,大封王府诸臣,名单略云:
刘殷为军咨祭酒,曹摅为记室,江统为参军事,张翰、孙惠为曹掾,顾荣、王豹为主簿,何勖为中领军,董艾典枢机。
又封将佐葛旟为牟平公,路秀为黄公,卫毅为平阴公,刘真为安乡公,韩泰为封丘公,委以心腹,号为“五公”
。
这日早朝,齐王出班上表:臣启陛下,司马伦父子叛逆,应当诛杀,以正纲常。
百官闻此,一齐上奏:臣等附议齐王,望陛下诏准。
惠帝:准奏。
即遣尚书袁敞持节至金镛,赐司马伦饮金屑苦酒自尽。
司马伦闻旨,至此愧悔不及,以手巾覆面,连声道:孙秀误我!
孙秀误我!
于是饮毒酒而死。
司马伦既亡,齐王遂令捕其诸子司马荂、司马馥、司马虔、司马诩等,交付廷尉狱吏,考究查实定罪,皆当诛戮。
司马馥临死之时,对司马虔恨道:皆因你引兵不,连累我等家破人亡!
司马虔闻此,惟有流泪无语。
可叹司马伦妄自尊大,篡位自立,在皇帝宝座上不足百日,政令皆从孙秀所出,以至招灭门之祸。
齐王于是重置百官,凡司马伦及孙秀所用者一律斥免,台省府卫只有少数保留。
画外音:自诸王兴兵以来六十多日,死于战乱者近十万人。
至传凡同司马伦为逆者,下场无不可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