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哗,乃至议论纷纷。
陶侃在巴陵闻知此事,投袂而起,勃然大怒:若说刘胤奢吝好酒有之,但其手下无兵,何至于谋反?此事必然有诈。
急遣人前往江州打探,回报果是因借贷不允,被郭默怀私愤袭杀,诬其谋反。
陶侃探听确实,整兵欲讨郭默,同时修书令人至京,送与王导:郭默因私愤袭杀方州,公即以其为方州;若他日再杀宰相,公亦欲以其为宰相乎!
王导观书大惭,遂命收敛刘胤级,回书隐侃:某谓郭默居于长江上流,船舰成资,故暂且包容,以伺足下兴兵除之。
岂非遵养时晦,以定大事者耶!
陶侃得书,弃之于地叹道:何谓遵养时晦?是乃遵养时贼也!
于是兵前往江州,声讨郭默。
郭默自杀了刘胤,亦恐朝廷问罪,本欲向南占据豫章。
不料陶侃军队来得恁快,郭默逃走不及,只得引军出战。
只经一阵,迎战不利,只得进城固守。
又恐军心动摇,不肯效力守城,便以粮米堆成垒堡,显示军粮有余。
陶侃见其固守不出,乃于城外修筑土山,使与城墙等高,两相对垒。
同时檄令庾亮引军至湓口,至三月中旬,各路军队会齐。
郭默部将畏惧陶公威名,此时见庾公亦至,不由大骇,均无战心。
陶公布置各路军马将江州城团团包围,却不令攻城,只亲笔写下劝降书数百道,每日令善射者射入城中四方,劝令城内军民生擒叛臣郭默献城以降,则恕无罪,且有封赏。
旬日之内,城中军民皆知陶公书中内容,各怀反正之意。
延到五月,郭默部将宋侯动兵变,捆绑郭默父子出城,向陶公投降。
陶侃立命将郭默处斩,传建康。
朝廷诏命陶侃兼领江州刺史,都督江州军事,增设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掾属十二人。
陶侃于是领兵回到巴陵,移镇武昌。
画外音:王导和陶侃对郭默不同态度,其实意在争夺江州。
王导欲笼络郭默,以对抗陶侃;陶侃通过郭默擅杀刘胤之机迅出兵,亦是要将江州控制在手。
由此可见政治斗争往往口是心非,笑里藏刀,杀政敌于无形,自古如此。
陶侃既得江州,兵镇武昌,于是表任张夔之子张隐为参军,范逵之子范珧为湘东太守,以刘弘曾孙刘安为掾属,又上表褒赞梅陶。
四人皆是陶公故旧,当初有恩于己者。
自此凡是微贱时滴水之恩,餐饭之惠,陶侃必定加倍报答。
陶侃驻守武昌,部将皆谓应于江北邾城驻兵镇守,陶侃不答。
后见众人反复提请,陶侃于是率领将佐过江围猎,纵览地势,指点江山:诸公且看,邾城悬隔江北,内无所倚,外接敌寇。
即便派兵驻守于此,敌寇来时,相救不及,复渡江不成,必致损军丧众,辱我国威。
且悬城于江北,劳师糜饷,又何益于江南?
众将这才恍然大悟,再不复谏。
镜头转换,按下东晋,复说北国。
前凉建兴十八年五月,凉王张骏率兵收复旧地,至于狄道,并设置五屯护军,与后赵分境而治。
赵王石勒遣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