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桓温惊呼:此贼不在荥阳,却如何却到了这里?如此,孤命休矣!
原来早在桓温南撤之时,慕容德见袁真被自己所败,则晋军粮道已断,必然南返败撤,故率骑兵星夜兼程,早早赶到襄邑设伏以待,至此已等了十日之久。
其未料晋军行程如此之慢,桓温若再不来时,正欲引军北返,却于此时等个正着。
桓温正在危急之间,一彪人马从斜刺里杀来,荡开慕容德骑兵。
为大将正是前锋都督袁真,叫道:主公快走,某来断后!
慕容德这一阵好杀!
直杀得人头滚滚,血满沟渠,晋军又折三万。
到至江边,桓温回顾部众,仅余七八千人。
由是心中凄惶,令人催军前行,步军疲累至极,却已走之不动。
桓温无奈,令众军坐于泥地里稍息,以待后军。
正在这时,忽听后面鼓声动地,不知又有哪里兵来,左右皆惊骇欲死,复催军起身。
众军不起,桓温令禁军以马鞭抽之,却是抽起这个,那个复又坐倒,怨天恨地。
只见一军飞来,为者正是郗,叫道:秦王苻坚遣苟池、邓羌二将来接应燕军,从洛阳杀来,我三万军皆被其与燕军绞杀。
今袁真将军拼死殿后,若再不走,俱为齑粉矣。
晋军听了,无须再加鞭打,爬起来就逃。
后面秦军果来,又被裹去三千步卒,只余五千兵马,回至谯城。
秦兵追杀二十余里,收兵还国,桓温只得收集散卒,屯于山阳。
燕军还师归国,举国欢腾。
慕容恪乘胜挥军西进,略地至崤谷、渑池。
燕王随即以慕容筑为洛州刺史,镇守金墉,慕容垂都督荆、扬、洛、徐、兖、豫、雍、益、凉、秦十州诸军事,镇守鲁阳。
桓温深以此败为耻,又恐朝廷见责,于是使人上疏,皆归过于袁真,称其为前锋总督失略,致败三军,宜问重罪,念其前功,可贬为庶人。
晋帝从奏,诏命黜袁真为庶人,复令桓温还于本镇。
袁真军为桓温指挥所误,后又拼死救他性命,至此反为所谗,自然大怒。
遂据寿春叛变,并暗中勾结秦、燕二国,欲尽夺淮南之地。
至此朝廷大慌,复恐桓温亦因羞恼而反,不但不敢追究兵败之责,另命侍中罗含带牛酒于路劳军,并命其子桓熙为豫州刺史。
桓温遂先还军江陵,后又移镇广陵。
燕主慕容暐闻袁真寄书来降,不由大喜,诏署其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淮南诸军事、征南大将军、领护南蛮校尉、扬州刺史,封宣城公。
袁真二子袁双之、袁爱之分别杀梁国内史朱宪、汝南内史朱斌,亦举兵叛晋。
来年二月癸酉,袁真不幸病死。
陈郡太守朱辅立袁真之子袁瑾继嗣,自称豫州刺史,固守寿阳,求救于燕主慕容暐。
夏四月辛未,桓温部将竺瑶攻击袁瑾于武丘;八月癸丑,桓温再击袁瑾于寿阳。
太和六年春正月,秦王苻坚遣大将王鉴、张蚝来援袁瑾,却被桓温部将桓伊、桓石虔击败。
不久桓温攻破寿春,俘获袁瑾。
于是命造槛车,将袁瑾、朱辅及其宗族数十人全部送往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