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必听信女子之言,宜从我出。
海西公厉声斥道:某因为帝获罪,后得宽怒免于一死,如今岂敢轻举妄动,以己祸!
况太后如有诏令,必遣官属送来,为何只派你一人?尔必乃欲为谋乱者!
便令从人:将此人捆绑起来,送去官府审问。
许龙急夺门而出,恐惧逃走,回报卢悚。
卢悚不肯就此罢休,仍率三百余人进攻建康城北广莫门,令部众诈称海西公还宫,从建康宫云龙门突然闯入殿庭,夺取禁军武器。
云龙门吏士与守卫惊吓不已,不知所措。
游击将军毛安之闻讯赶来,与左卫将军殷康、中领军桓袐一起讨伐,卢悚及其部众全部伏诛。
海西公闻知,深恐遭受横祸,遂恣意酒色,不闻政事,即使有子也不敢抚养,恐被诬为复辟张本。
朝廷知其安于屈辱,不再防备,司马奕便由此得以苟安善终。
是年七月,简文帝病重,急召桓温回朝,在一昼夜内连四道诏书。
桓温见诏旨不明,推辞不肯入朝。
简文帝无奈,只得传下遗诏,令桓温摄政,效仿周公之事。
侍中谢安、王坦之入宫视疾,见此遗诏大惊。
王坦之伸手从黄门手中扯过,三两把扯作粉碎。
简文帝:卿此举何意?
王坦之:陛下,此事绝不可行。
桓温本就怀有异志,朝野尽知。
若命其摄政,则必行董卓、曹丕之事,晋祚必移于别姓矣!
简文帝:某此帝位,本就是无意得来,得之未喜,失之又何惜之。
朕且释然,卿等何必固执不舍如此?
王坦之:不然。
天下乃宣帝、元帝所创之天下,陛下何得专之,轻与他人?
简文帝闻言惭愧,说道:寡人不敏,险铸大错,即从卿意改之可也。
王坦之告罪,遂重书诏令,将遗诏中“摄政”
改为“辅政”
,“依周公故事”
改为“依照诸葛亮、王导旧例”
。
写罢,复呈御览。
简文帝熟视再四,遂令奉玺郎用宝,付予王、谢二人。
不数日,简文帝司马昱驾崩,遗命太子司马曜继位。
百官举哀丧,殡葬于高平陵,庙号太宗,谥号简文皇帝,亡年五十三岁,在位不足一年。
晋文帝葬毕,群臣犹自疑惑,因未得桓温意思,不敢拥立新君。
侍中谢安聚集百官于朝,与众议道:今孝文先皇崩世,国不可一日无君,宜立太子早日登基嗣位。
不知诸公以为如何?
群臣异口同声答道:此朝廷大事,须待大司马到来处置,我等不敢定议。
廷尉王彪之听了,正色叫道:是何言耶!
自古以来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今天子已崩,太子代立,是天理也,大司马有何异议!
若先向其咨询,必反为所责矣。
谢安说道:王叔武之言是也,诸公勿扰。
于是群臣再无异论,乃请太子司马曜登皇帝大位,群臣山呼万岁。
登基礼毕,改元宁康,大封群臣。
以谢安为大司马,王彪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