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而贬抑李唐皇室,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满胸。
自韦月将案件之后,韦皇后与武三思、上官婉儿鬼混通奸之事便不胫而走,朝野皆知。
御史大夫李承嘉阿附武三思,屈杀王同皎等,也因此为朝中大臣所不耻。
大理卿尹思贞鄙视武三思为权奸,公然不与为礼,李承嘉作为武三思帮凶,便常诋毁尹思贞于朝,使其难堪。
尹思贞素常不善言语,此时愤然道:公附会奸臣,将图不轨,则必先求尽除忠臣邪?
李承嘉恼羞成怒,上疏劾奏,请将尹思贞贬为青州刺史。
尹思贞谢恩下殿,昂然而出。
同僚降阶相送,赞道:公平日甚讷于言,及廷折李承嘉,又何其敏邪?
尹思贞答道:物不得其平则鸣。
彼恃威权相陵,仆义不受屈,亦不知言之从何而至。
朝中时有胡僧慧范,此前曾以妖妄之术游于张易之门下;及张易之伏诛,韦后复称慧范有诛灭二张之功,任意颠倒黑白。
中宗继承父风,自来便唯皇后之命是听,于是便加慧范为银青光禄大夫,赐爵上庸县公;并任其又如冯小宝当年,随意出入宫掖,秽乱内苑。
同时更有术士郑普思、尚衣奉御叶静能,皆以妖妄幻术迷惑中宗。
普思得为秘书监,静能拜为国子祭酒。
桓彦范上书谏奏,坚持不可重用此等僧道妄人。
中宗非但不听,反赐普思、武三思、武攸暨铁券,如非反逆重罪,各恕其十次死刑。
众臣见中宗不能中兴大唐,反而听任武三思与韦后日夜谮害忠臣,又纵容胡僧妖道惑乱朝政,由是未至期年,反而怀念武皇则天时代。
因敬晖等皆都坐贬被杀,朝堂正直之士亦便为之一空。
神龙二年,魏元忠自端州还亦,复为宰相,因见朝中污浊情状,亦不复犯颜强谏,惟知与时俯仰,随波逐流,以致中外失望。
朗朗乾坤,自有忠臣。
酸枣尉袁楚客见此,致书魏元忠道:主上新服厥命,惟新厥德,公为宰相当进君子,退小人,以兴大化,岂可安其荣宠,循默而已!
以下官观之,朝廷今有十失。
不早建太子,择师傅辅之,此一失也。
使公主开府,设置僚属,此二失也;崇长缁衣,使游走权门,借势纳赂,此三失也;俳优小人盗窃品秩,此四失也;有司选进贤才,然皆以货取势求,此五失也。
宠进宦者,殆满千人,为长乱之阶,此六失也;王公贵戚赏赐无度,竞为侈靡,此七失也;广置员外官伤财害民,此八失也;先朝宫女得自便居外,出入无禁,交通请谒,此九失也;左道之人荧惑主听,盗窃禄位,此十失也。
凡此十失,君侯不正,谁正之哉!
魏元忠观罢其书,亦只向袁楚客愧谢而已,并无丝毫改观之意。
自韦月将之案后,武三思深恶宋璟专与自己作对,遂趁便上书劾奏,贬其出为检校贝州刺史。
韦后则先命广州都督周仁轨于秋分次日杀害韦月将,后请加封周仁轨为镇国大将军,充五府大使,并赐爵汝南郡公。
周仁轨入朝谢恩,韦后当时于帘后听政,遂隔帘向其下拜,并呼为义父大人。
画外音:皇后之父,便是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