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每与宰相奏事,辄问:尝与太平及三郎议否?
若说太平与三郎皆都同意,天子然后方才许可准奏。
三郎者,太子李隆基之昵称也。
凡太平公主所欲,李旦无有不听,朝中大臣自宰相以下,进退升降皆系其一言,权倾人主,门庭若市。
诸子并皆封王,居处奉养,拟于宫掖。
睿宗复辟之后,命谯王李重福迁升集州刺史。
李重福将行之际,有幕僚洛阳人张灵均进言道:大王本居嫡长,自当继为天子。
相王虽有讨平韦氏之功,安可越次而居大位!
昔汉诛诸吕,犹迎代王,今东都百官士庶,皆愿王来。
大王若潜行直诣洛阳,遣人袭杀留守,继而拥兵西据陕州,东下河北,此天下可图也。
李重福毫不思索,遂从其计。
张灵均见谯王同意造反,乃密与郑愔勾结,暗聚徒众。
郑愔自秘书少监左迁沅州刺史,本就迟留洛阳不行,以俟谯王起事;此时见说造反,不由大喜,遂为李重福起草制书檄文,立其为帝,改元为中元克复。
并自说自话,遥尊当朝皇帝李旦为皇季叔,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弟;郑愔自封为左丞相,知内外文部尚书;以张灵均为右丞相、天柱大将军,掌管军事,其余党徒依次授任官职。
李重福由此兴致勃勃,先遣家臣王道先赶到东都洛阳,暗中招募勇士;己与张灵均假称乘驿,随后向洛阳进。
如此草率造反,委实令人不解!
王道至于洛阳,郑愔大张旗鼓接待,并将驸马都尉裴巽府第腾出,以待李重福驾临。
东都重地,如此张扬胡为,岂有不被人知者?于是阴谋便即泄漏。
洛州司马崔日知立刻出动,秘密捕获郑愔党羽数十人;稍经审问,便尽知其全部计划。
而此时王道以及郑愔,尚自蒙在鼓中。
八月十五日,李重福抵达洛阳,即率王道等人径来攻取左、右屯营,就此动叛乱。
将到天津桥时,跟从者已有数百人众,手持棍棒以助威势。
侍御史李邕先到左掖门,命令闭关拒守,后到右屯营中,对众军说道:李重福虽先帝之子,本已获罪;今又无故入城,必是作乱。
公等受职圣朝,应尽诚节,立功以取富贵。
众将然诺。
不一时李重福至,引众来夺屯营,诸军坚守不动,只以箭矢攒射。
李重福不敢上前,复至左掖门攻打留守府,但见重门紧闭,无人出应。
李重福大怒,下令纵火烧城门;其火未,左屯营兵赶来救护。
李重福由此计尽,驰出上东门,躲入山谷中。
东都留守裴谈率兵搜山,李重福走投无路,自投漕河而死,时年三十一岁。
唐睿宗闻此大怒,诏命碎尸示众三日,并谓群臣:重福幼则凶顽,长而险诐。
幸托体于先圣,尝通交于巨逆。
子而不子,自绝于天!
命以三品官礼安葬,以功拜崔日知为东都留守。
张灵均及郑愔二人侥幸未被擒拿,商议易服改扮,趁乱逃出城去。
郑愔闻说改妆大喜,于是即刻行动;可笑其形貌丑陋,且又络腮虬须,偏却梳起髻,更着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