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国亡家者,几何人矣!
况国家枝叶无几,陛下登极未久,而一子以弄兵受诛,一子以愆违远窜,惟余一弟朝夕左右。
尺布斗粟之讥,不可不慎,《青蝇》之诗,良可畏也!
中宗触动天良,遂许不再追究。
此也是相王李旦平素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皇、韦后之世,竟免于难。
太子被悬午门,尸弃长街多日,群臣上朝往来见之,无不为之心酸。
东宫僚属为求自保,无有一人敢近太子尸身者。
示众七日之期结束,永和县丞宁嘉勖至午门之外,搬梯摘取太子级,坐地号哭半日,然后解衣裹之,请人缝合尸腔,运出城外葬之。
中宗闻报不悦,诏命贬其为兴平县丞。
然而朝廷百官,皆因宁嘉勖而自愧不如。
韦后与安乐公主不肯罢休,奏请凡太子所经诸门守将,皆应坐罪诛杀,家属流放边州。
中宗拗不过妻女,更命法司推断。
大理卿郑惟忠奏道:大狱始决,人心未安,若复有改推,则反仄者众矣。
中宗览奏,乃命止推。
兵部尚书宗楚客、太府卿纪处讷必欲趁此打击政敌异己,遂复举奏告:中书令魏元忠与太子通谋,请夷其三族。
中宗览奏,思及魏元忠大功,遂诏其以齐公致仕,朔望之日仍可上朝。
九月丁卯,叙论平灭太子叛乱之功。
以吏部侍郎萧至忠为黄门侍郎,兵部尚书宗楚客为左卫将军,兼太府卿纪处讷为太府卿,并同中书门下三品。
庚子日,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景龙。
宗楚客举荐右卫郎将姚廷筠为御史中丞,又唆使其劾奏:当初侯君集乃为开国公侯,社稷元勋,功劳不可谓不大。
然及其谋反,太宗就群臣乞其命而不得,竟流涕斩之。
其后房遗爱、薛万彻、齐王李佑等为逆,虽复懿亲,皆从国法。
魏元忠功不逮君集,身又非国戚,与李多祚等谋反,男入逆徒,是宜赤族污宫。
但有朋党饰辞营救,以惑圣听,陛下仁恩,欲掩其过。
臣所以犯龙鳞、忤圣意者,正以事关宗社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中宗颇然其奏,命将魏元忠系于大理狱,论罪贬为渠州司马。
宗楚客不肯罢休,复令给事中冉祖雍再次上奏:魏元忠既犯大逆,不应出佐渠州。
杨再思、李峤等人见此,亦上表附赞。
李显终被惹恼,对杨再思等人喝斥道:魏元忠历事三朝,且为先帝及太后驱使日久,又未亲预太子之乱。
朕特矜容,制命已行,岂宜数改!
轻重之权,应自朕出;卿等频奏,殊非朕意!
杨再思等由此灰头土脸,惶惧拜谢而出。
韦后闻说此事,复命监察御史袁守一上奏:重俊乃陛下之子,犹如昭宪,尚且伏法;魏元忠非勋非戚,焉得独漏严刑!
中宗知是皇后之意,只得让步,又贬魏元忠为务川尉。
宗楚客见此奏有效,心中大喜,但甚不满意,又令袁守一上奏进言:臣有密事,以证魏元忠图谋不轨。
则天太后昔在三阳宫龙体不豫,内史狄仁杰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