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弼为司空兼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封魏国公。
帐下随征诸将,亦各有升赏。
太原之战是平乱以来次大胜,李光弼自此名满天下。
唐肃宗闻知并州之敌已被肃清,乃南巡凤翔郡,准备调集诸路兵马,光复洛阳。
及至凤翔,忽然得报,方知安禄山已死。
李亨大喜若狂,认为反击时机已至,乃传檄各州勤王之师、各路节度使向关中聚集,并急遣仆固怀恩出使回纥,以宗室公主与回纥可汗缔结婚姻,并求其出兵讨伐叛军。
仆固怀恩领命,遂赍圣旨国书,护送公主直往西域回纥去者。
字幕:仆固怀恩,铁勒族仆骨部人,领仆骨歌滥拔延之孙,世袭金微都督。
仆固家族乃属铁勒九大姓之一,仆固乃系“仆骨”
音讹之误。
安史之乱初时,仆固怀恩任朔方左武锋使,骁勇果敢,随节度使郭子仪在振武军及其以东连败叛将高秀岩、薛忠义,又配合李光弼战于常山,数次挫败史思明部。
去年七月,因随郭子仪赴灵武见驾,故此被唐肃宗留下,以为禁军统领。
仆固怀恩既奉肃宗圣旨,送公主联姻回纥,并请借兵,果然不辱使命。
回纥可汗允许借兵五千,皆是勇猛善战回纥精骑,与唐军联手,共平伪燕叛军。
当仆固怀恩引回纥兵回返之时,肃宗皇帝已由灵武移驾到凤翔府,距长安三百一十里。
此时江南税赋正溯汉水而上,河西、陇右、安西、西域镇兵也正向凤翔集结,总计兵力数十万,形势一片大好。
仆固怀恩便至凤翔,向天子回报。
肃宗闻听回纥肯予出兵相助,更是锦上添花,不胜之喜。
乃命各路军马兵平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派郭子仪率朔方军攻克河东郡,以仆固怀恩为副将。
大唐平叛反击之战,就此拉开帷幕。
至德二年二月,初十戊子日。
郭子仪大军行至河东郡蒲津关,与燕军对阵。
蒲州到潼关一带,皆是燕将崔乾佑部扼守,襟带长安与洛阳两京要冲,实乃两军必争之地。
蒲州城西门外蒲津渡建蒲津长桥,夹岸及黄河洲渚分置西关、东关、中潬三城,统称蒲津关,皆以蒲津桥相连,形如锁钥。
果然是开下形胜,雄关险道,易守难攻。
郭子仪命令三军,在河西关前扎下营寨。
当夜率二十名侍卫潜登高处,远望雄关,详察地形。
回营之后,因思蒲津易守难攻,不由眉头紧锁,饮食俱废。
正在此时,营外门军来报:禀大帅,捉到一个敌国奸细,因在大营前面探头探脑,形迹可疑,故此拿来,呈报将军落。
郭子仪命令唤进,问其何来,究系何人。
来人却不惊慌,行完参见之礼起身,便环顾左右,欲言复止。
郭子仪会意,遂命左右退出,帐中只余自己与来人两个。
那人赞道:早闻节度大人胸怀磊落,果然将军本色。
实告将军,某非奸细,倒是卧底间谍,专为献关而来。
将军可识得李子锋殿下乎?
郭子仪闻言大喜,一跃而起:某在长安之时,与殿下常相往来,交情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