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说武宗即位之初,仇士良等人仗恃拥立大功,胁迫皇帝大开杀戒,尽除朝中政敌。
文宗宠妃杨氏、陈王成美、安王李溶等潜在对手,均被赐死。
八月,为文宗举行安葬典礼。
仇士良又杀枢密使刘弘逸等,以解除竞争威胁。
复又裹胁武宗,命将宰相李珏、杨嗣复处死。
幸有李德裕拼死求情,这才改为罢相,赦免性命,贬往外地为刺史。
武宗因欲有所作为,遂任用李德裕为相,对朝廷弊政进行改革,图强国之道。
仇士良等人见皇帝信任李德裕,屡欲设谋害之,却皆被武宗巧妙化解。
武宗欲除宦官当政积弊,着意延揽名儒宿臣。
因早闻柳公权清名,遂罢其内府学士,命为右散骑常侍,以备方便请教政务军事。
宰相崔珙见此,又向武宗举荐,柳公权当为集贤殿学士。
李德裕本来甚喜柳公权,却因与崔珙党争,见他举荐,便偏将柳公权降为太子詹事,改为太子宾客。
其后经屡次升迁,柳公权终任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封河东郡开国公,历任工部尚书,食邑二千户。
字幕:李德裕,字文饶,小字台郎,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
李德裕被武宗任命为相理政,延续宪宗时期朋党之争痼疾,且逐步形成牛李党争,至此愈加难解难分。
牛党一派以牛僧孺为,李党一派以李德裕为尊,前者重进士及第,后者重门第出身。
在朝廷议政之际,两党成员往往互相攻击,意气用事,是非蜂起。
以至朝廷混乱,愈演愈烈,复为宦官乘机夺权提供方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西元八四一年,会昌元年,暮秋九月。
卢龙军陈行泰杀节度使史元忠,自主留后掌军,并遣监军上表朝廷,请求节钺。
雄武军使张仲武请兵进击张绛,武宗恩准,遂以张仲武知卢龙留后。
李德裕坐镇军枢从容调度,旋即平定卢龙军乱。
会昌三年四月,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死。
其侄刘稹欲仿效河朔三镇惯例,要求袭任节度使职务。
朝中众臣建议对其纵容让步,宰相李德裕则力排众议,坚决主张讨伐。
武宗采纳李德裕之议,决定对昭义镇用兵。
李德裕奉命起草诏书,谕令成德节度使王元逵、魏博节度使何弘敬,代朝廷出兵讨伐昭义叛军,二镇表示奉诏。
朝廷便命王元逵为泽潞北面招讨使,何弘敬为南面招讨使,与河阳节度使王茂元、河东节度使刘沔、河中节度使陈夷行合力讨伐,各道兵马一齐进。
李德裕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听取镇州奏事官高迪意见,大破叛军偷兵之术,并令各路讨伐军进据叛军要害。
又用降将刘稹心腹高文端之计,合围泽州、断绝固镇寨水道,复招降鄜州守将王钊。
会昌三年八月,邢、洺、磁三州先后投降。
昭义军部将郭谊、王协见势不妙,遂谋杀刘稹,投降唐军以赎罪。
卢龙、昭义二镇叛乱先后平定,李德裕声名雀起。
便在平定藩镇叛乱期间,唐武宗下令毁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