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闻这话,祖祠空间里的陈云崢也忍不住嘆道。
韩通此人,確实忠勇,但这种性格,也造就了他最后的结局。
在本来的歷史上,韩通成功召集了部分士兵,在殿前司官署前与石守信大战,后被赶来的王彦升所杀,事后,王彦升又追杀至家中,屠戮满门!
若是如此也就罢了,令人心寒的是,后来宋人修订的宋史,记载的却是兵变当日,韩通从宫中『惶遽而归』,在回家半道中遇到了王彦升,这才被屠戮满门。
你尽可以杀死一个人,可是你就是没法击败他。
莫名的,陈云崢突然想到前世的这么一句话,可宋朝的史官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件事。
我们不仅可以杀死一个人,还会让他死的默默无闻。
宋朝因文官而怂,也因文官而灭,可最后,却有无数的文官以身殉国。
一时间,陈云崢脑海里思绪翻飞,隨后,他定了定心神,冷声对陈守义说道:
“无需再与他多说,杀了他不祸及其家人便是。”
“啊”陈守义心中一惊。
他本来是想將韩通拿下,待赵匡胤回来后再做定夺。
毕竟韩通此人赤胆忠心,能不杀他还是不想杀的。
“此人註定活不了,赵匡胤容不下他的。”陈云崢解释了这么一句。
另外,他让陈守义杀了韩通,还有另外一层想法。
先前黄袍加身之时,陈守义抢了太多人的风头,若是常人也就算了,可偏偏无意间还抢了赵二的风头。
赵二看似宽厚仁义,但实则心胸狭隘,心狠手辣,且政治嗅觉当属一流。
他不会放任这么一个人成长起来,更別说陈守义那番行为本就不討赵二的喜。
与其费尽心思招揽,倒不如直接扼杀在摇篮。
所以他敢肯定,赵二定会向赵大諫言,將陈守义作为弃子弃掉。
且歷史上本就如此,那个为赵大黄袍加身的亲兵,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在史书上出现过。
而如果陈守义杀了韩通,看似违背了赵大『不得侵凌百官』的命令,实则是为他除掉了心腹大患。
所以赵匡胤並不会真正大怒,反倒会暗暗默许,这一点,从事后对王彦升的处置上便能看出。
功过相抵,有了小辫子,且证明了自己忠心和能力,赵匡胤这才会放心用陈守义。
而陈守义虽然听到脑海中祖先说法后,但心中仍有不忍,忍不住对韩通朗声道:
“陛下乃天命所归,民心所向,周室气数已尽,太尉何必执迷不悟”
“天命所归民心所向”
韩通怒极反笑,“那是你们的天命,你们的民心!我韩通受世宗恩惠甚重,绝不臣服於乱臣贼子!”
说罢,他猛地催马,朝著陈守义撞了过来。
“杀了他!”
见状,陈守义只能无奈下令,身后禁卫纷纷上前。
韩通挥舞著佩刀,奋勇衝杀,一时间竟无人能挡。
但双拳毕竟难敌四手,不消片刻,韩通已身负重伤,有力竭之相。
终於,在韩通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