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適时补充:“明日陛下便要御驾亲征,殿下若想令赵学士为师,当趁早。”
闻言,赵德昭重重点头,攥紧了小拳头,小脸上写满了期待。
全程看著这一幕的陈云崢,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没想到,陈书文不过是听了一番他与卢多逊的谈话,就能与卢多逊如此配合,当真出了他的意料。
隨后他又想到了赵普。
赵普此人,说实话他有些看不透,甚至翻遍《宋史》,对他的记载都少的可怜,而且含糊不清。
也许是因为参与的隱秘之事太多了,有许多事无法摆到檯面上来。
陈云崢也只能从歷史的蛛丝马跡中,旁敲推测赵普的真实面目。
一方面,赵普以天下为己任,史称刚毅果断,未有能比,另一方面却又生性深沉克忌,狠毒起来杀人都不见血,需要无耻的时候,他又能比谁都无耻。
他就面色阴沉,目光炯炯的站在阳光与阴影交界处。
冷冷的看著每一个人,甚至包括赵匡胤兄弟。
他就是这样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权臣,但陈云崢也无需看清他真实的面目,他只知道一点就够了。
赵普,是支持赵匡胤立子为储的。
…………
夜幕降临时,宫灯次第亮起,长庆殿內正在举办著一场家宴。
杜太后高坐首位,脸上隱隱带著担忧。
赵匡胤坐在左侧,神色平静,赵光义,赵普等人依次而坐,皇后王氏也抱著幼子赵德芳,与赵德昭並排出席。
赵光美出使嘉州防御使,故而不在。
而赵普则是因为曾以子侄之礼侍奉过生病的赵弘殷,有这层渊源,赵匡胤也是將赵普当做兄弟看待。
殿內气氛有些凝重。
明日便是赵匡胤御驾亲征的日子,虽说李筠叛乱看似不足为惧,但开国第一战,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此次出征,少则三月,多则半年,京中诸事,便托与二弟与则平了。”
赵匡胤端起酒杯,对著赵光义与赵普举了举。
“陛下放心,臣必定不负圣恩。”赵普连忙起身,语气郑重。
赵光义也恭敬的举起酒杯,脸上带著温和的笑容:“皇兄安心出征,家中有臣弟在,定不会出半点差错。”
杜太后幽幽嘆了口气,脸上忧色更甚了些。
“有你二人在,我当然放心,但是……”赵匡胤一口饮尽杯中酒,话锋一转道:
“战场之事谁也做不得准,此行若朕胜之,自不待言,如不利,你二人便分兵守河阳,別作一家计较。”
最后那句话,赵匡胤是对赵光义说的。
赵普闻言,心中顿时一热,而赵光义则是说了句『臣遵旨』,便沉默了下来。
听著这如交代后事般的话,殿內的气氛更加压抑了。
就在此时,一直默默吃饭的赵德昭突然放下碗筷,有模有样的端起酒杯跑到赵匡胤面前,稚声稚气的大声道:
“父皇,儿臣觉得,您此番出征定会旗开得胜!”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殿內眾人都是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