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几乎没有真正的宋人,更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宋朝职业士兵,清一色全是说着各种印度半岛土语的当地人,而且大多是中老年人。
印度半岛的方言土语多达数百种,彼此之间甚至无法沟通,但只要一听那带着浓重 “咖喱味” 的口音,就能轻易分辨出他们是本地人,而非来自东方的宋人。
可这些细节,都被联军刻意忽略了 —— 只要这些人穿着宋军的军服、扛过宋军的龙旗,就算是 “宋军俘虏”。靠着这个 “战绩”,所有王朝的士兵都欢欣鼓舞,仿佛真的打赢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
胜利的喜悦如同黄蜂出巢般迅速蔓延,很快传到了联军的最高指挥层。
拉贾皇帝、摄政公主和弗鲁伊太子这三巨头,坐在临时搭建的营帐中,听着手下将领汇报 “战绩”。这些战绩早已被层层夸大,充斥着各种水分,比实际情况浮夸了不知多少倍 —— 为了冒功,有些将领甚至抓了一些长相略似宋人的百姓,强行穿上宋军军服充当战俘,尤其是那些懂几句汉语的,更是被优先挑选出来,准备用来 “招降” 守城宋军。
一番商议后,拉贾皇帝他们决定 “乘胜追击”,带着这数百名 “精挑细选” 的宋军战俘,来到了坦贾武尔城下。
当然,这些 “战俘” 中,一大半都是抓来的当地人,只是被抹上了血污,看上去像是经历过战斗。他们操着蹩脚的汉语,在城楼下跪在地上嚎啕大哭,朝着城楼上呼救,演了一出 “兵败被俘” 的戏码。
城楼上,闪电正凭栏而立,他目光冰冷,淡淡地看着这些人是不是真正的宋军,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要知道,经过二三十年的飞速发展,在大宋雄厚财力的支撑下,加上皇帝赵桓先进的治军理念和针对性的练兵思想,宋军早已远远超越了其他王朝的军队,成为这个时代真正无敌的存在 —— 无论是整体战斗力,还是单兵素质,都处于顶尖水平。
早在二三十年前,大宋就建立了少年军校。那些 “英雄母亲” 的孩子,从学会走路开始,就会进入少年军校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长大后个个都是纪律严明、战术精湛的职业军人。
后来随着军队规模趋于稳定,不再需要那么多职业士兵,大量少年军校才转型为职业学校,转而培养精通各种技能的专业人才,服务于国家建设。
也就是说,真正的宋军士兵,从少年军校时期就开始接受熏陶,身上自带一种职业军人的沉稳与锐利,那份气度是装不出来的。而的风范,怎么可能是真正的宋军?
可让闪电疑惑的是,联军展示的那些缴获物资 —— 大宋的龙旗、制式军服、甚至还有少量攻城器械,又的确是大宋的制式装备。
这其中的矛盾,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 他被困在坦贾武尔城中,根本不知道父皇赵桓早已暗中组建了一支新的女子军团,还任命二公主拉马维德维为大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