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仅是建学堂,还有药材、良医、医药工……”
“无妨!”
刘英大手一挥,“建医药学堂之事,咱自个便可定下。
至于广邀良医,购买药材,这些之事,上位也会同意!”
“凡是前去应天的医者,大军在攻下这些地方城池的古籍医书,都会抄录一份,放入医学堂,供所有医者观看!”
“另,凡是良医,皆可为医学堂医者,可教导学徒。”
“那些医药学徒只要考核通过,可给百姓治病,便可领上一份俸禄,一直到他们出了医学堂,自个建药室为止!”
“至于蒋正斋药室的几位良医,便由你去邀请!”
“是,军师!”
姚广孝顿时信心满满。
他当了和尚后,也不老实,四处游历。
再加上家传缘故,对于杭州、嘉兴、平江这些地方的良医,都还是有些了解的。
如刘、张、李、朱四位大家的传人,尤其是现在居住在婺州义乌的丹溪先生,还弟子众多,杏林影响更甚。
很多良医都怀惠民之心,甚至都是从儒转医!
这些人为了学医,都不惜离乡上千里,捐金拜师,求学艰难!
现在,若在应天建一医学堂,存放上千本医学典籍。
定可吸引天下名医前来,如此诸多名医之间可互相探讨医学,闲时还能教导学徒,也可大规模治病救人……
医学堂何愁不兴?
想想,姚广孝便信心满满。
他定可招募来十数位名医!
回去衙门后,刘英顺口将这事禀报了朱元璋一声。
对此,朱元璋也没反对。
他们不能组建太医院,但可建一个医学堂,为以后的太医院做准备!
至于钱财……朱元璋表示财大气粗!
又过了几日。
整个杭州路的政务都处理的差不多,朱元璋便有了回去应天的想法。
正巧。
刘英也早就想回去应天。
但,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何人可镇守杭州?”
“徐达!”
想都没想到,刘英直接说道。
“天德啊。”
朱元璋微微点头,他也有这个想法,“那水师何人留下?”
刘英道:“廖永安!”
他对康茂才,还是有些不太放心。
听此,朱元璋也是微微点头。
“可!”
“昌化、富阳等县,只需安排一些指挥使镇守便可!”
“上位英明!”
“如此一来,便有很多兵将,都难以回去!”
“此乃必然之事,除非那些降兵值得我等信赖!”
“谈何容易?”
朱元璋无奈叹息一声,便说道:“雍泰,咱等回去之时的,也要下令,让各城守军都读书识字,背诵军规军纪,背诵分田之策!”
“上位英明!”
刘英奉承一句,便想到另一个事。